率先突破 打造沿黄高质量发展"齐河样板"

——发展有速度 改革有力度 民生有温度

段慧 崔志华 刘磊

今年以来,齐河县牢记市委、市政府“当排头、作表率”指示要求,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全力打造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典范,努力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山”兼得的发展路子:

1-6月份,全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4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速均居全市首位,实际利用外资1.32亿美元,是去年全年的1.88倍,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逆势上扬,总量均居德州市首位,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强县、山东省现代农业十强县、山东省文旅康养十强县、山东省生态文明十强县、山东省现代流通十强县,皆为全省沿黄县唯一入选。已公布的十强县,齐河在全省136个县市区中同时入围最多。

数字量变凸显澎湃发展活力,齐河锚定“三强县”建设不动摇,引领高质量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坚持“龙头带产业、产业延链条、链条成集群、集群建园区”,着力建设现代化新型工业强县。永锋集团、金能科技转换动能,招大引强,三年再造两个新永锋、新金能;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蓄势储能,抢占绿色发展赛道;实施107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整县制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经验全省推广。

按照“项目集群化、品质精致化、基底生态化、全域融合化、品牌国际化”思路,全力建设享誉全国文旅强县,布局实施20余个重大文旅项目,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文旅融合入选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县案例,获评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着力建设绿色优质高效农业强县。坚持书记抓粮、党政同责,3年内完成50万亩“吨半粮”产能建设,投资5亿元建设16处粮食烘干仓储配套设施,在全国产粮大县中率先实现烘干仓储设施乡镇全覆盖。今年,“吨半粮”核心区小麦单季亩产811.6公斤,预计全县小麦平均亩产605公斤、总产13.93亿斤,实现夏粮丰收。

用足用好“关键一招”,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是齐河快速发展的主因之一。齐河提出“外地能办的齐河也能办”,不断深入推进国企改革,3家国企晋级2A级,城投集团晋级2A+,资产总额近600亿元。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全面融入区域经济布局,山大产业园、济南大学中德工业设计创新园、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区相继落户,精心打造德州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和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联动区、示范区。今年,全县实施重点项目134个,完成投资128.5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领军企业项目达21个;先后举办集中签约开工活动8次,总投资426亿元的43个项目落地。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齐河把经济发展的“速度”落在民生保障的“温度”上,全县八成以上财政收入用于民生支出,实施9大类147项城建工程,投资4.1亿元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全市率先开通校园“微循环”公交专线,实现“城区全免费、一元跑全县”。全面开启第二轮“我为群众办实事·社情民意大走访”活动,20天时间遍访全县20余万户居民、商户、企业,实打实解决群众诉求,让群众满意度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