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城文昌阁

    恩城位于平原县城西15公里处,境内105国道纵贯南北,315、318省道穿境而过,是通往高唐、夏津、武城、平原、德州“四县一市”的交通枢纽,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
    恩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始建于春秋,时为齐国领地。唐始设州,宋庆历八年(公元l048年)定名恩州,明洪武七年降州称县,名“恩县”。 恩城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
    恩城“文昌阁”,坐落于平原县恩城镇中学院内,始建于明成化16年(1480年)。文昌阁古朴典雅,端庄大方,结构精巧,总高十二米,坐北朝南。
    整个建筑系砖木结构,下方、上圆、尖顶,取天圆地方之意。文昌阁可分两大部分:底部是青砖垒砌的两层高台,一层十五米见方,二层十二米见方,两层各高二米,周围是青砖垒砌的十字花栏。高台之上便是两层的木结构魁星楼。下层呈正方形,四周用七根直径约三十公分的红漆圆柱支撑,圆柱间底半部用青砖砌墙,上半部是木质门窗;上层是十二根红漆圆柱和玻璃窗构成的六角形阁楼,上下层之间翘檐飞角,翼然如飞。楼顶呈圆形,顶端是白色葫芦状“朝天锥”, 将整个文昌阁点缀成一个庞大的“金字塔”。 阁内奉有“文昌帝君”, 西北角有朝北角门,砖筑的阁楼,入内便是“马道式”的坡梯,踏步而上,既可凭栏赏景,又可拜谒“文昌”。
    文昌阁是古代倡导文化的象征,是祭祀“文昌君”的专用场所。“文昌君”即“文昌星”,又名“文曲星”,传说是天界主管文运科名的星宿。古代文人都很崇敬它,用拜谒“文昌君”的方式祈求保佑,寄托自己的意愿。这种习俗,兴于明,而盛于清,清末这一习俗才逐渐消逝。
    据县志记载,恩城文昌阁,清康熙三十五年(1697年)和康熙六十年(1697年)作过两次较大的修葺。由于多年风雨侵蚀,“文昌阁”已残破不堪,近几年虽经几次维修,但都因只修其表面而未壮其筋骨,因此面临倒塌的危险。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古迹文物,平原县委、县政府指示平原县文化局多方筹资,投资30万元进行全面修整,使得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文昌阁得以重现光彩,成为平原县的一大文化旅游景点。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先生闻家乡有此盛举,欣然为之题写匾额,更为文昌阁增添万千光彩。

□刘徳敬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