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庙外文武阁

    随心
    上世纪中叶以前,南门(朝阳门)是进出德州城的交通要道。出南门有两条官道:一条直着向南,经过玉皇阁,通往济南府,即今天的解放大道;另一条从米市街向东拐,通过文武阁到武定府(今惠民),即今柴市街。
    骑道的楼阁,在那时的德州城最少有四处,除了玉皇阁和文武阁以外,还有原吕家街小学分校的仓楼、城隍庙后门的城隍庙后殿等。在这些骑道的楼阁中,人们对玉皇阁的记忆较深。特别是在解放德州城的战斗中,在那里进行了较激烈的战斗,更使玉皇阁引人注目。文武阁的名气虽不如玉皇阁,但比起仓楼和城隍庙后殿,它的地位和声誉还是较高的。
名士出资建高阁
    在我国历史上,多数城镇为提高城市的文化底蕴,增加人文景观,敬奉文昌帝君,建文昌阁。文昌帝君即文昌星,系道教掌管人间功名禄位的神仙。因自明清以来,皇帝在历次对孔子敕封的同时,都对武圣关公帝进行加封,故在德州城就出现了东供关公,西供文昌君的文武阁。像这样形式的楼阁,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不太多见的。
    德州的文武阁,也称长生阁,因属于药王庙管理,故俗称药王庙西阁。它的大体位置在今叠翠山西50米左右的路上。它于清康熙三十年修建落成,比玉皇阁晚150余年,是名士陈洪谏年老致仕,回到故乡德州后,自己筹资修建的。
    陈洪谏(1629-1697)字宪宸,号觉庵,他自幼聪明,好学上进,于清顺治十六年考中进士,先后任四川峡江令、云南丽江府推官、江南兴化令、江西抚州同知、袁州知府和陕西神木道等职。
    陈洪谏为官清廉,一身正气,情操高尚。他做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官,任职谨慎,性格刚直,为人淳厚,官至四品道台,以年老致仕。《德州乡土志》对他的评价是:“慷慨住事,所至以才干称。”《州乘余闻》中对他的评价是:“副使陈洪谏遇事敢言。”
    归田后,陈洪谏没有像有的庸官俗吏那样,忙于置田产、修宅院,过养尊处优的寓公生活,而是想着怎样为家乡父老做点有益的事情。
    此时,玉皇阁已经存在。陈洪谏想:如果在柴市街东首,也建一座骑道式的楼阁,才相得益彰,增添德州城的壮观雄姿。故征得知州的同意后,他亲自查看地形,丈量基地,并与知州会商,共同设计绘图,购置物料,招募工匠,慷慨捐资。于康熙三十年建成“文武阁”。从此德州城多了一处新的景致。
    在修建文武阁的同时,陈洪谏将楼阁周围的断桥圯路,一并进行了修理整平,“州城百姓感颂之”。
飞檐峭壁跨官道
    文武阁系南北向两层跨道单拱门洞式楼阁,楼阁墩基台的外层用青砖砌墙,内部夯土,类似德州的砖城墙。墩基台的正中为单拱的门洞,行人和车辆可从门洞中穿行,德州通往武定府的官道,就是从该门洞里通过。
    墩基台的顶部、四周均建有貌似城墙上的垛口。在墩基台的南北两侧均建有砖砌的台阶,游人或登台叩拜神灵者,可以由此登上楼阁。
    墩基台顶部的楼阁,系一间南北方向砖木结构的大殿,它飞檐峭壁、黄绿相间的琉璃瓦盖顶,四个翘角上各挂一铜质的风钟,风一刮就会发出清脆的声响。楼阁四面为环廊,行人可绕道游览周围的景观。楼阁东西均出檐,朱红的柱子顶天立地,周围均系木格棂的门窗。室内用一道木雕花棂的屏风,将厅堂分成东西两部分。关公与文昌君就背靠着背分居而立。
    东半部供奉的是关公,泥塑彩绘的关公像坐西面东,左手托着《春秋》,右手胸前捋须。周仓、关平分立两旁,其中周仓手扶青龙偃月刀,关平双手抱汉寿亭侯将军印。
    西半部供奉的文昌帝君,则坐东面朝西,文昌帝君右手提朱笔一支,左手端一个墨盒,左右各立一个书童。高超的泥塑彩绘技艺,使这些神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文昌帝君右和关公面前均有供桌和叩拜的垫子。
    该楼阁由药王庙管理。从此,过往德州进京赶考的举子,无不登楼叩拜。特别是每年的药王庙庙会时,更是香火旺盛,人流不断。
    1937年10月,日本人侵占了德州城。他们1943年修兵工厂到卫氏博济医院的水泥马路时,将这个在德州大地上,存在了250余年的楼阁拆毁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