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艾家坊大集火爆“出圈”,“非遗摆摊”更增大集吸引力

德州新闻网讯(德州晚报全媒体见习记者王浩宇通讯员郭月月摄影报道)

德州大学生组团赶艾家坊大集的热度仍在持续。4月9日,记者来到艾家坊大集看到,一大批大学生又涌进艾家坊大集,吃小吃、买零食、选生活用品,一片热闹气息。同时,德州晚报视频号、抖音号也对“大学生赶艾家坊大集”进行了直播,当天全网超过5万人观看,引起众多网民“围观”。

很多市民可能不知道的是,如今位于晶华大道与付庄路交叉口的艾家坊大集已有百年历史。记者走访艾家坊社区了解到,艾家坊原本叫“艾家沟”,由周边的18条沟得名,后来18条沟演变成南北走向的沙王沟以及东西走向的艾家沟。艾家坊社区的叶明清老人说,大集起源于晚清时期,是自发形成兴盛的,后来内蒙古、河北等地的商贩都会来到艾家坊赶集,上世纪50年代还曾是有名的牲口市场。

后来,由于历史原因,繁荣的艾家坊大集停止了贸易。2007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艾家坊村民搬进了新楼,要求恢复大集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2010年,社区联系各方集市商贩,还邀请河北梆子剧团在艾家坊连续演出一个月,借此机会重新立集,“逢四逢九”的大集又恢复了热闹的场景。

百年艾家坊大集成为德州大学生“新宠”之后,其所在的宋官屯街道也紧跟热点,在集市上推出“非遗活动进大集”活动。记者在现场看到,黑陶、木刻刀笔画、和香制作、玉雕制作、泥彩塑制作、漆画与彩贴绣等摆摊亮相,传承人现场制作,吸引了不少大学生体验。

艾家坊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计划将艾家坊大集拓展功能作用,形成每天固定有夜市、“逢四逢九”上午有大集。另外,由于大学生们多是乘坐公交车来赶集,社区也希望能在赶集期间增加公交车的运行数量,进一步方便更多学生、市民来到艾家坊大集,为大集增添新鲜活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