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庚用木棍敲击塑料桶召唤黑猪进食
捧一把玉米粉放在水泥台上,黑猪开心地吃起来
为黑猪打疫苗
在种猪棚内检查小猪仔的身体状况
张祖庚的母亲时常拍些小视频,记录下孩子的创业时光
张祖庚定期关注母猪繁育情况
引进30头肉牛尝试混合养殖
□本报记者刘振兴本报通讯员邓美平王晓倩摄影报道
清晨,唤醒猪舍里沉睡的小猪,顺手抓一把猪槽里剩余的饲料看一看、闻一闻,再清理一下积攒的猪粪。每天,张祖庚都会按时来到猪舍,仔细检查清理。
今年23岁的张祖庚是夏津县白杨村人,2022年从山东省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及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后,毅然决然放弃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接手父亲的3亩地搞生猪和肉牛养殖。如今他已养了近200头黑猪、30余头肉牛,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猪倌”。
谈到自己回乡创业的初衷,张祖庚回忆到,爷爷在世的最后几年,一直怀念小时候家里黑猪肉的味道。为给爷爷寻找记忆中的味道,家人几经周折,最终找到了4头莱芜黑猪养殖。莱芜黑猪有野猪血统,抗病能力强,耐粗饲,相比白猪,肉色鲜红,质地柔韧不松软,价格一公斤能高出20多元。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更加激发了他发展养殖业的热情。
创业之初,来自朋友邻里的质疑,让张祖庚内心十分失落。好在父母非常支持,拿出近百万元支持他创业。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建起了大棚,引进了黑猪、肉牛。
结合所学专业,张祖庚在承包的30余亩地里种植玉米,用玉米喂猪、秸秆喂牛、动物粪便做有机肥来改善土壤品质,探索出了“5亩玉米”与“1头牛+5头猪”互养的循环模式。“最近,我还实验种植了有机萝卜和白菜,都是采用地养畜、畜养地的循环农业模式。”张祖庚说。
虽然创业艰辛,但张祖庚尽可能地回馈乡邻。面对乡亲们关于家畜养殖技术的求助,他来者不拒,耐心地指导。渐渐地,周围的养殖户认可了这位“大学生猪倌”,一有问题就找张祖庚。
目前,在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等部门的帮助下,张祖庚正积极筹建养殖合作社,他要用自己所学给予乡亲技术上的支持和养殖经验上的帮助,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