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雕刻传承人张光水:雕刻绽光彩,烙烫绘浮生

德州晚报全媒体见习记者郑华娟摄影李琪视频孙学虎

葫芦,在寻常人眼中,鲜嫩时是美味佳肴,成熟后可制作成盛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城区区级传承人张光水的手里,则变成一盏盏工艺精美的葫芦灯。

葫芦雕刻,是一种对成熟后的葫芦进行雕刻加工的艺术。张光水与之结缘,还要从他的祖父说起,“小时候,常常看他老人家做烙画,我很喜欢,就在一旁看着。做烙画要用烙铁,祖父不会因为担心我烫到就不让我靠近,只说‘真想学就认真一些’。”

因为胆大心细,张光水十几岁时就已经能够独立完成烙画作品。也正是因为胆大这一点,他后来开始钻研起葫芦雕刻的事。

“自己喜欢,喜欢的事就要坚持。”说起葫芦雕刻,43岁的张光水有太多能说道的东西,“我的第一件作品,选了个耳熟能详的主题:一面刻了‘招财进宝’,另一面是‘日进斗金’。当时制作花费了不少时间,成品之后效果不错,也更坚定了我把这条路走下去的决心。”

雕刻的技法多样,能够达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张光水说:“我雕刻的葫芦,大部分都制作了葫芦灯。既然是灯,就要能透出光来。”然而,一味地全部制成镂空样式太过单调;纹样复杂的画稿,掏空的地方太多,葫芦整体的结构性又会变差。“我思前想后,把留膜、镂空和浮雕三种技法结合到一起,既能够呈现复杂的内容,又比全镂空的结构性好。尤其是留膜,这项技艺很考验制作者的技术和经验,留膜的薄厚又会让灯光有不同的效果。”

经过留膜工艺处理的葫芦雕刻作品,在制作成葫芦灯后,留膜部分会使透过的灯光变为暖色,营造出恰到好处的氛围感。

葫芦雕刻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承载力。葫芦谐音“福禄”,也承载着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美好祝愿。苦心人,天不负。相信像张光水这样的传统匠人们,为传承技艺所做的努力不会被辜负,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终将发扬光大,走向世界。凝神巧制流光溢彩 造型别致底部打孔画图定位细细雕刻精心上彩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