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启用

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高端对话会开幕式举行

李干杰为中心揭牌 周乃翔致辞 杨东奇出席

4月28日上午,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启用仪式暨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高端对话会开幕式在济南举行。省委书记李干杰出席活动并为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揭牌,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致辞,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出席。

去年10月,国务委员、外交部部长王毅在首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上宣布,成立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该中心落户山东省聊城市,由外交部、生态环境部、山东省联合建设。

周乃翔在致辞时说,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方携手应对。习近平主席对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选择将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设在山东,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我们举办此次活动,就是要谱写与太平洋岛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新篇章,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

周乃翔说,“美丽山东”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篇章,也是亿万齐鲁儿女的矢志追求。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面向未来,我们将坚决落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的启用,为双方深化友好合作搭建了新桥梁、注入了新动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全力推动与太平洋岛国在气候变化、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持续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地方民间交往,做实做好交流合作这篇大文章。我们愿与太平洋岛国携手同心、行而不辍,一起播撒合作的种子、共同收获发展的果实。

山东省已与6个太平洋岛国建立了8对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各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识。杨东奇宣读了《山东省与太平洋岛国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倡议》。

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致辞时说,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作为太平洋岛国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中方在南南框架下向岛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岛国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韧性作出积极贡献。去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方倡导并建立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将中心设在山东,就是要发挥山东省的独特优势,为岛国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作出更大贡献,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中国愿同岛国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推进完善,确保合作中心做大做强、做出成效。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邱启文在致辞时说,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同属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中方理解和尊重太平洋岛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特殊关切,支持太平洋岛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合理诉求。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同时,也与包括太平洋岛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全球低碳转型。作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第一个多边合作平台,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将在推动双方应对气候变化务实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基里巴斯基础设施和可持续能源部长威利·托卡塔阿克在致辞时说,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的设立是迅速落实去年举行的首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精神的里程碑事件,表明了中国的领导力、远见以及为帮助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而作出的不懈努力。这一中心将使太平洋岛国大受裨益,也使岛国自身的努力变得更有价值。基里巴斯和中国签署的南南合作文件充分体现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我们对中国政府的一贯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太平洋岛国驻华代表、萨摩亚驻华大使特里·托欧玛塔在致辞时说,当今国际社会不仅面临疫情带来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还需要密切关注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并采取有效行动。中国成立该中心,帮助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可谓恰逢其时。中国已成为推动《巴黎协定》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球领导者。

中方与基里巴斯签署南南合作文件。山东省与所罗门群岛伊莎贝尔省、青岛市与基里巴斯泰奈纳诺市、聊城市与基里巴斯比休岛市签署建立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关系协议和意向书。活动还举行了青岛市向基里巴斯泰奈纳诺市物资捐赠交接仪式,聊城市与基里巴斯比休岛市物资捐赠签约仪式,签署了一批气候变化领域合作项目,进行了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演讲。

活动采取视频形式举行。省和青岛市领导曾赞荣、赵豪志,太平洋岛国驻华使节及驻华机构负责人、太平洋岛国代表,中国驻太平洋岛国使节,外交部、生态环境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省直有关部门、青岛市、聊城市、聊城大学有关负责同志,高校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参加活动。(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子路刘兵 摄影 房贤刚 报道)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