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高洪明:德州美景拍不完拍不够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刘畅

高洪明是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德州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尤其擅长拍摄城市建设、人文纪实的题材。

自2011年拿起相机起,他数十万次按下快门,记录下城市的变迁和人们生活的喜悦。日出清晨,聚集在花间河岸的晨练人群;夜幕降临,霓虹闪烁的都市繁华;以及高耸入云的城市地标,五彩斑斓的四季色彩……都是高洪明镜头中的主角。作为土生土长的德州人,这些温柔又蓬勃的生命力始终让他着迷。

回家的路,风景如画

“以绿化、道路、建筑构图,展现城市建设中的轮廓美,获得的不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对家乡热爱的表达。”

今年54岁的高洪明在德州天衢新区宋官屯街道后董村出生,成家后始终工作生活在天衢新区,因此对于天衢新区日新月异的巨变,他如数家珍。“亲眼见证回家的路亮起来、美起来,是最有幸福感的一件事。”他告诉记者,多年来,每次回父母家,他都要经过沙王河北段,且需要穿过东西两岸,可这条废弃的灌溉河早已成了堆满垃圾的臭水沟,两岸长满了参差不齐的杂草,夜间也没有路灯照明。为此,妻子甚至一度不敢独自走夜路回家。

2017年,沙王河开始进行改造,目前已建成一条堤岸建筑错落有致、动静景物结合、人水相依的亲水景观。再走回家路,夜晚路灯明亮,两岸风景别致,早晚都有居民在此散步。高洪明发现,回家的路变美了,脚步也不再匆忙。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很难想象,十年前的天衢新区还被老百姓视为‘荒城’,如今却是商厦林立、人声鼎沸的繁华中心。”高洪明于2014年搬进八里庄社区,那时,东边的绿城百合花园小区刚开始建设,西侧还是一片荒芜。晚上走出家门,不仅营业的门市寥寥,连行人都很少见到。

“那时候身边的朋友即便在这里买了新房,也不愿意搬过来住,大家觉得这里缺少人气、不热闹。”高洪明说,那时候想拍夜景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仅仅在节假日、春节期间的董子文化街才能找到人声鼎沸的热闹景象。

高洪明说,2018年前后,天衢新区的人气逐渐旺了起来。清晨、夜晚也能随处感受到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氛围。也就是在这一年,高洪明开始在单调的城市风景中加入人文色彩,在长河公园练瑜伽的都市丽人,在董子像前打太极的白衣老人……身边的生活热闹了,他镜头中的画面也跟着生动起来。

蓝天白云,渐成常态

如今,推窗见绿、开门见水、处处见景逐渐成为市民幸福生活的标配。但曾经,蓝天白云都是德州人生活中的“奢望”。与很多影友一样,高洪明在看到湛蓝色天空时也会端着相机冲出去,兴奋地将照片转发给亲朋好友分享。“如今早就没人再拍蓝天白云了。”他笑着说,不是不好看了,而是这样的天空越来越常见了。

生态的变化总是能通过色彩直观体现出来。十年前,高洪明想拍一组家乡的美景与远方的朋友分享,只有明月湖和锦绣川景区可以选择,而如今,商贸区有商贸区的繁华,休闲地有休闲地的惬意,四季有四季的色彩,高洪明总觉得自己拍不完,也拍不够。

曾有北京的好友来德州做客,高洪明带他在天衢新区转了一圈,竟意外收获了赞不绝口的羡慕,“干净、舒适,这些对家的形容词,竟然可以形容一座城市。在这里生活,幸福感一定很高!”好友的评价让高洪明觉得十分自豪。

2019年以来,凭借《运河雪景》《德州新地标》《老外播德州》等作品,高洪明屡次荣获全国、省市级奖项。十年间,在他的镜头里,德州这座城市呈现出的图像,色彩愈加明艳,线条愈加清晰,曾经需要驱车寻找的景致如今已融为身边日常。他说,作为一名德州人,由衷地感到自豪。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