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遗,百年技艺传承!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袁明慧摄影/视频黄玉凯
要问“年味”在山东最直接的体现是什么,那一定是“面食”。再说起德州的特色面食,那一定非“签字馒头”莫属。1月19日,临近春节,记者走进平原恩城签子馒头百年老店,感受“蒸”出来的浓浓年味。
每天卖5000 余公斤馒头
北方过春节一直有蒸馒头的习俗,过年时家里添置一笼屉雪白松软的大馒头,对于山东人来说,就是“年味儿”的象征。
和面、揉面、制作、醒发、蒸熟……馒头房外,一笼笼热气腾腾的馒头就出炉了,这年味儿一下子就浓了起来。陈延强家的签子馒头属于“量产”型,门前摆放着七八个蒸屉,蒸汽不停,馒头的制作也不停。
20平方米的制作车间内,十多名工人正在有序忙碌着,每个人都有固定岗位,一道接一道的工序,大家分工明确。整理好形状,接着就是上签,一个个洁白如玉的馒头并排于签子之上,既是一道美食,又是一道风景。
据陈延强介绍,自进入腊月以来,签子馒头订购量便开始逐渐增长,有零买的、有订购的,许多走亲访友、年终福利,平均每天能用200余袋面粉,加工签子馒头超5000公斤,总共30多名工人加班连轴转。
当天,市民赵先生专程从武城县驱车半小时前来采购签子馒头,他是这家店的老顾客了。“快过年了,买回家放着自己吃,再买个礼盒送人也很实惠。”赵先生买走了三大兜签子馒头。
20 余年磨砺练就绝活
据了解,平原恩城陈氏签子馒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店主陈延强是第五代传承人,20多年的磨砺让他练出了一手做签子馒头的绝活。
“签子馒头制作的过程十分讲究,首先和面要精准控制面的硬度,然后手工揉搓成两头尖、中间粗的形状。再插入带签的蒸笼,上锅急火蒸熟。”陈延强说。从压面、挤制、成型、醒面,每一道工艺都有着不一样的讲究,只有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最终才有着签子馒头独有的特色和味道。
“恩城签子馍馍加工技艺”在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延强签子馒头也被认定为“山东省名小吃”,荣获了“德州老字号”称号。其形、色、味俱佳,嚼起来柔韧可口,一口咬下去,牙齿被填满的充实感就让人有了家的感觉,慢慢咀嚼,麦芽糖的甜味会逐渐散发出来。
此外,签子馒头有双手握其两端对折而皮不裂的特点。签子馒头为呛面馒头,因为是插在签子上蒸熟,如果面软了立不住,呛入很多干面后,使得面增加了硬度,才易于立住。
陈延强表示,接下来还将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签子馒头走进千家万户,将这道工艺传承下去。
“亮丽名片”推往全国各地
除了德州本地县(市、区)的市民驱车采购以外,青岛、北京、黑龙江甚至海南的顾客也会线上订购。
“运费一般都是顾客自付,像邮寄到海南的运费就需要400元左右,比馒头可贵多了,但为了吃上一口正宗的签子馒头顾客也愿意支付高昂的运费。”如今的签子馒头不仅是本地的特色美食,它已经传播至全国各地,成为平原县一张亮丽的名片。
“我们店开了很多年了,当地人都知道,因此目前推销到外地的多数都是通过老顾客介绍的。”陈延强告诉记者,临近春节,签子馒头的快递量也越来越多,为尝上一口“家乡味”,每天都有顾客在线上订购礼盒。
“下一步,我计划扩大生产规模,打造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发展线上销售,进一步扩宽市场,让产品打入更多的大型商超和全国各地。”陈延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