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处理新探索

禹城市房寺镇邢店社区,一名村民正在倒垃圾。张晓航摄

    随着村民生活的日渐富裕,农村垃圾如何处理的问题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在德州,农村垃圾问题已经引起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在去年7月召开的生态德州建设大会上,2015年底前农村社区生活垃圾全部集中处理的目标被明确提出。随着两区同建工作的进行,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三名大学生的见闻

8月6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来自大连海事大学的三名大学生徐浩泰、崔新贵、马彩鹏行走在德州的马路上,他们都是湖北人,来到这里,是为了进行一项名为“农村垃圾调查及解决方案”的调研。
三名大学生首先来到抬头寺乡绿洲社区,眼前的场景令他们吃惊:大量的垃圾堆积在小树林里,池塘水面上塑料袋、瓶子什么都有,这几天经常下雨,路边的垃圾混杂着污泥让人寸步难行。随后,他们又来到宋官屯镇沙王庄村,村北面500米处的一条小路边上堆满了垃圾,俨然成了“天然垃圾场”。
在这一天里,三名大学生走访了我市多个村庄,所见的场景用他们的话来说是 “不容乐观”——空闲的村路、废弃的河沟池塘,只要有空地,就会变成村民扔垃圾的地方。
而更让他们揪心的是,在这些村庄里,难觅垃圾桶的身影。有村民告诉他们,以前,家家户户有猪圈、粪坑,一般的生活垃圾都扔到里面,而如今多数农村家庭已不再养猪,猪圈、粪坑也逐渐消失,自家门前也没有垃圾桶、垃圾箱,因此树林、池塘、路边便成了倾倒垃圾的地方。
而对于这样的垃圾处理方式,虽然很多村民觉得不卫生,但他们中大多数人还是表示“已经习惯了”。有村民说,为了图省事儿,垃圾大多选择了“就近处理”,“多少年来就这样,反正也没人管”。有村民表示,垃圾往没人走的地方倒,往没人住的地方倒,也不碍事。
当晚,三名大学生完成了今天的调研日志,日志的结尾是:对于农村垃圾处理,当下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匮乏,第二是村民卫生健康意识缺失。□本报记者 张晓航

禹城:用“城里”的方式解决农村垃圾问题

    近日,记者来到禹城市,在房寺镇邢店社区,记者看到,一个个垃圾桶整齐分布在居民楼前,6名保洁员穿梭其中收集清运垃圾,在这个有470余户村民的社区,共有垃圾桶120个,村民过上了“垃圾出门倒,倒了有人管”的生活。
    该社区64岁的村民姜明祥告诉记者,以前垃圾就是随便倒,倒了后没人管,基本上各家各扫门前垃圾,可以说是又累又脏,而现在不一样了,家中的垃圾拿袋子打包,出门就能丢在垃圾桶里,“跟城里人的生活一样”。对新的垃圾处理方式,姜明祥很满意。
    而在安仁镇王子付社区,记者同样看到了每幢楼前的垃圾桶,社区内还建有日处理150公斤规模的垃圾处理池。另外安仁镇还投资300万元对该社区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目前一期项目已经投入使用,垃圾与污水的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禹城市农村社区的垃圾问题之所以解决有道,从根源上讲还是制度的创新。据了解,禹城20个已入住社区都实现了物业化管理。
    物业化管理,具体而言,就是由禹城组织部门牵头,联合城管、民政、房管等部门,组成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办公室,在各乡镇设立城镇建设办公室,在社区成立物业管理办公室,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机制。对入住的农村社区,市财政按每平方米每月0.2元的标准给予物业管理补贴,今年已投入146万元。借助这些补贴,社区物业办就近招聘8名社区村民担任保洁员和管理员,为村民提供卫生打扫、绿化维护和水电维修等服务,并由城管部门对农村社区生活垃圾统一运输,由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从而使得社区垃圾能够日产日清,实现全时全域保洁。
    禹城市委副书记纪书华告诉记者,这些举措,是为了积极引导村民过上城里人一般的“清洁生活”,几个月的实践证明,这对改变村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优化村民生活环境有着明显作用。
□本报记者 张晓航 本报通讯员 崔珠峰 孙孝峰

乐陵:环卫设施与队伍全覆盖

    在乐陵市经济开发区城西潘村,记者则看到这样一幅场景:早晨,城西潘村的村民陆陆续续将前一天的垃圾倒入村西头的“移动式垃圾压缩箱”的垃圾斗内。
    8:00,村里的保洁员潘明勋扛着扫帚和铁锹来到垃圾压缩箱,将散落在垃圾压缩箱周围的垃圾打扫干净,然后一按开关,垃圾斗内的垃圾自动被倒入垃圾压缩箱。 8:50,潘明勋与另外一名保洁员陈吉明,骑着三轮车带着扫帚和铁锹围着村里的大小胡同、主街道转一圈,将一些散碎的垃圾如方便袋、树叶等收集到三轮车上。 11:00,两位保洁员将收集起来的两车垃圾再倒入垃圾压缩箱,这时,垃圾压缩箱已显示全部装满,并发出报警声,潘明勋接着打电话给乐陵市经济开发区的垃圾清运人员,将垃圾运到市里的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
    眼前的一切,都得益于乐陵乡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据了解,自去年3月份起,乐陵开始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并把农村垃圾集中处理作为工作重点,探索建立了 “户集—村收—镇运输—市处理”的农村垃圾无公害处理模式,争取到社会各界、企业捐款捐物累计1100余万元用于环卫设施与队伍的配备。
    截至目前,乐陵各乡镇(街道)共购置垃圾箱6021个,修建垃圾池878个,规划建设垃圾收集点1279个,1089个自然村全部建立了保洁队伍,购置垃圾清运工具2381套,实现了垃圾定期常态化清运,村民居住环境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本报记者 张晓航 本报通讯员 赵光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