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中的史楠敏锐且专注
每周三下午上完课坐高铁来德州,周末再从德州回太原。自中北大学德州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德州以来,中北大学教授史楠已记不清坐了多少次高铁往返于太原和德州之间。在“双城生活”中,史楠希望可以朝企业靠近一步,让科研理论适配市场和企业发展,为德州的发展贡献“智力引擎”。
今年暑假,史楠在中北大学德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植物提取工艺车间和生物医药万级净化车间,两个车间包含功能食品压片工艺及功能化妆品生产工艺。
史楠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高效提纯、生物转化、功能开发及生物材料的功能化设计与制备等方向的研究。她在中北大学德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立足大健康与生物医药产业,利用先进的生物提取技术、发酵技术、纳米技术等进行农业产品的开发利用与检测。
德州在“十四五”期间,要做强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其中就包括医养健康领域。对于史楠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我的研究方向与德州的发展完美契合,在做研究的同时,我更要积极了解企业动向,明白市场最前沿的需求,才能让科研成果‘开花结果’。”史楠说。
目前,史楠在德州的研究核心是植物生物活性成分的开发与利用,包括研发功能性食品、化妆品以及生物活性包装等,助力生物健康产业的发展。
史楠介绍,研究院已研发出超微粉碎降压芹菜粉和咀嚼片、护肝解酒姜黄咀嚼片、沙棘膳食复合营养素咀嚼片等功能食品产品,还有米糠、沙棘等系列化妆品。另外,研究院与德州学院共建的发酵生产车间,已研发出红枣小米酒等滋补酒产品。
欣赏着列车外渐行渐远的景色,史楠憧憬中北大学德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可以尽快转化。“我们正和相关企业洽谈实验室合作及人才培养计划。企业需要人才,而研究院有完善的科研平台。”史楠认为,“通过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利用‘产教融合’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可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乃至社会的多赢。当前随着相关车间的投用,可以让学校的科研更向前一步,推动产业链、人才培养链的融合发展,培养行业真正需要的合格人才。”
在史楠看来,在德州开展研究工作,就是对中北大学校训“致知于行”的生动体现。“将科研知识应用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不断了解企业、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适配度,通过校地企之间的合作,助力德州医养健康领域的快速发展。”史楠说。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明凯 摄影 高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