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谣言成为次生灾害:“2022年度涉防灾减灾辟谣榜”发布

“2022年度涉防灾减灾辟谣榜”于2022年5月31日在北京发布。该辟谣榜由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指导,新华网、中国应急信息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社会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安全风险不断增大。台风、洪涝、地震、火灾、泥石流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化解的重大课题。然而,当灾情发生时,往往伴随着一些缺乏事实依据的传言,一些误导自救的方法,甚至一些人云亦云的所谓高招妙招,很可能让人们在遇到灾害之时愈加危险,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甚至付出重大财产损失乃至生命的惨痛代价。

新华网、中国应急信息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涉防灾减灾辟谣榜”,通过对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涉防灾减灾类谣言的盘点,梳理出《“地震云”和动物异常行为都是地震先兆?“预言”某地将发生地震可信吗?》《遇到火灾开门就跑?火都能用水灭?汽车在气温高时才会自燃?》《闻到燃气臭味后开灯或开火检查?油烟机要加贴塑料膜?》《暴雨后城市的自来水不能喝了?》等8大防灾减灾类典型谣言,涉及地震、火灾、极端天气等相关方面的内容。“辟谣榜”旨在澄清谬误,传递真知,提升全民安全意识,构筑防灾减灾的“科学堡垒”,构建抗灾救灾的“群众长城”,正确应对灾害,守护美好家园。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