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成员陈孟静
陈孟静在冬残奥会闭幕式上表演大提琴独奏
大提琴伴陈孟静一路成长
陈孟静(右一)在鸟巢
陈孟静(右三)、仲辉乐(右四)参加中国器乐电视大赛
记者胥爱珍张睿本报通讯员于东钧林慧超
不甘平庸
17岁背着行囊进京追梦
“小的时候没有接触过音乐,也没有想过做音乐。”陈孟静说,她与音乐之间,有一种奇妙的“缘分”。
1987年出生的陈孟静,籍贯江苏徐州,结婚后随丈夫把户口迁到了乐陵市花园镇仲家村。她1岁那年不幸患上小儿麻痹,右腿肌肉萎缩,几乎没有了知觉。家人带着她四处求医,却始终没有好转。读高中时,听说有机会被残联选拔当运动员,陈孟静就开始进行体育项目锻炼,练了一段时间,却迟迟没等到残联选拔运动员的消息。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朋友那里听说,去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特教学院学音乐,既能学得一技之长,还非常快乐,一下点燃了她学音乐的热情。
“我的事都是自己做主,父母经常说我有主见,不让他们操心。”陈孟静说,当时更多的是想通过学习音乐自力更生。
下定决心的陈孟静,把父母给的几千元钱缝在衣服兜里,背了一大包煎饼就和朋友进京追求梦想了。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唯有热爱才能抵挡岁月漫长。到北京后,陈孟静选择了学习大提琴,因为找不到专业老师教授,她就自己学,向同学朋友学。
作为一个真正的音乐“小白”,她还闹过笑话:因为没有见过大提琴,在给大提琴的弓子擦拭松香时,她就模仿自己见过的擦拭二胡弓子的方法,在弓子的两面都擦。有同学看到笑着告诉她,大提琴的弓子只使用一面,所以只在使用的那一面擦拭松香就可以了。
回想起初学时的情景,陈孟静感慨万千,因为右腿肌肉萎缩,腰腹臀的力量都受到影响,而练琴的时候需要气息下沉,她就很难做到。加入学校乐团后,和别人一起练习同样一首曲子,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别人学会就回去了,她经常加班练到很晚,直到练熟了才回去。”陈孟静的丈夫、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业务副团长仲辉乐说。就在不久前,陈孟静拿到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的曲谱后,为了尽快把曲谱背下来,尝试了各种办法,一句一句背,再一段一段背,晚上睡着了做梦还在背。“作为一名不是科班出身的音乐人,她的基础弱一点,接受新乐曲比较慢,为了跟上大家的节奏,她从不怕苦,总是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仲辉乐说,陈孟静不仅学了大提琴,还学会了古筝。
善良执着
遇良人结姻缘“筝笛和鸣”
说起陈孟静,不得不提仲辉乐。
1984年出生的仲辉乐,是乐陵市花园镇仲家村人,因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视力只有0.1。三四岁的时候,仲辉乐就显示出了很强的音乐天赋。在德州盲校读书时,师从曾在德州歌舞团工作过的王海生学习吹笛子。读大学时他学的是推拿按摩,毕业后几经波折,才于2006年到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特教学院当了一名音乐老师。2006年,陈孟静到学校读书,是她与仲辉乐的初相识。
从陌生人到朝夕相处,相同的音乐梦想和坎坷经历,让两人的心越走越近。
2008年,仲辉乐所教的30多名身有不同残疾的音乐特长生即将毕业。仲辉乐和好友、同事刘继东观察到,就业市场难以容纳这些身有残疾的音乐人。
“毕业就失业,对这些学生来说,就面临着放弃音乐梦想、走上自谋职业的路子。”
仲辉乐和刘继东在找学生们谈心以后,决定成立乐团,让大家在一起继续音乐梦。仲辉乐和刘继东两人辞去学校的工作,拿出仅有的5万多元积蓄,带着其中20多名学生开启了新的梦想之旅。
乐团追随一位知名指挥家到了西安,请他帮忙排练适合市场演出的节目。因为没钱租房,他们找到了一处废弃的苗圃,住进里面的旧房子。
“苗圃里的草1米多高,大家一起拔草打扫,没有空调风扇,就每天追着树荫排练。”陈孟静说,正是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她看到了仲辉乐的热心、执着和踏实。
由于没演出,乐团没收入,生活也越来越拮据,有些学生家长提出质疑,还有几个家长干脆把孩子带回了家,这对仲辉乐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当时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仲辉乐说,太难受了,就跑到终南山上大哭一场,回来后接着鼓励大家坚持下去。这一切,陈孟静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上。
在西安待了4个多月,乐团正走投无路时,浙江的一位爱心企业家要挑选演员到景区演出,被乐团的专业水平所折服,就把他们都招聘到了浙江丽水的仙都风景区,一待就是3年。
在景区表演时,工作场地在山上,乐团住在山脚下,每天都需要爬坡上班,这这对肢体残疾的团员是不小的挑战。每天去上班时,陈孟静都搀扶着比她行动更不方便的其他团员一起上山,善良的举动也打动了仲辉乐,两人开始相知相恋,于2010年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我眼睛不好,她的腿不方便,互相扶持可以走得更远更好”仲辉乐说。
山重水复
民乐版“冰墩墩”火出圈
胸怀梦想的人总是不甘平庸、无所畏惧。
在景区演出3年,这群胸怀音乐梦想的年轻人渐渐不满足于每天过单调重复、缺少激情的生活,毅然决定跳出“舒适圈”,走向更宽广的舞台。2012年,大家商量后,选择回到北京。
非常幸运的是,到北京后,乐团得到了一位爱心企业家的资助,并给乐团起了“山水”这个名字。“山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取自《论语》。目前,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是国内残疾人界唯一专注民族器乐兼顾声乐的专职乐团。
正如山的起伏,水的波动,乐团发展也经历了多次波折,演出时多时少。在朋友的建议下,乐团开始尝试转战自媒体,注册了抖音号,将直播间作为舞台。2018年,一曲民乐改编版的西游记主题曲《云宫迅音》让乐团“一炮走红”,带他们登上了国乐大典、中国乐器电视大赛。在这首乐曲中,弹古筝的陈孟静被网友们称为“嫦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乐团的线下演出受到很大影响,长期提供资助的爱心企业也因经营不善停止资助,2021年上半年,团队开始自负盈亏。“每一次遇到困难,我们都互相加油,互相鼓励再坚持坚持。”陈孟静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全年,山水乐团在抖音平台直播超过180场,几乎每场都有数万观众。直播帮助他们走过艰难时刻,也让乐团获得了新的生机,民乐改编版《千年等一回》在抖音上收获了90万余点赞。
北京冬奥会开幕后,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深受大家喜爱,一首《我只是想要一个冰墩墩》的曲子火遍全网,各种翻唱演绎成为时尚。2月的一天,仲辉乐听到了这首曲子,有了改编成民乐版的想法,得到团员们的支持。仲辉乐用一下午的时间完成编曲,组织大家排练了几遍后就进行了录制。
2月11日,民乐版《我只是想要一个冰墩墩》上传到抖音平台后,迅速“火”了。
“再来一遍!”用笛子奏出欢腾俏皮的旋律,用弦乐搭配和声的民乐版《我只是想要一个冰墩墩》,在乐团直播间里曾返场3次。截至3月5日,这首曲子的观看量达到89万、点赞量1.5万。冬残奥会开幕后,仲辉乐创作的民乐版《雪容融之歌》已录制完成,近期将上传自媒体平台。
现在,山水乐团粉丝达到67.6万,线上直播让成员们实现了“再就业”,直播打赏保障了乐团的生活来源。成员们也注册了自己的自媒体账号,乐团直播结束后再用自己的账号进行直播。能吹竹笛和唢呐的仲辉乐注册的“能吹哥”账号,现在已有粉丝51.8万。
随着技艺日益精进、名气越来越大,今年初,冬残奥会开幕式节目面向全国选拔演员。经过中国残联推荐,经历了层层选拔,陈孟静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开幕式民乐节目的参演名单。
情系家乡
感恩前行弘扬正能量
“向前飞,不后退,我的故事要完美。”这是为助力北京冬奥会,山水乐团的原创歌曲《向前飞》中的一句词,这首歌唱出了乐团成员心目中的奥运精神,也是陈孟静、仲辉乐和其他乐团成员对梦想的一种感悟。
因职业的特殊性,近几年,陈孟静和仲辉乐到德州的次数并不多,但是他们却始终牵挂着家乡和亲人。
“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会一直坚持梦想走下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热爱音乐、追求梦想,尽自己所能为家乡作贡献,用音乐弘扬正能量。”仲辉乐说,2014年乐陵金丝小枣文化节举行前,他创作了一曲《枣乡情》,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去年,仲辉乐代表乐陵市残联 参加山东省第十届残疾人艺术汇演,表演的笛子独奏《秦川情》荣获银奖。仲辉乐和陈孟静参加的“全国助残日”残疾人艺术汇演,表演的合奏《黄河》荣获金奖。陈孟静曾代表山水乐团受邀参加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等驻华大使馆庆典演出,先后获浙江省民乐大赛器乐合奏(白鹤飞)金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器乐电视大赛复赛晋级奖、全国残疾人艺术高校器乐合奏(茉莉花)比赛金奖等。
“德州市残联、乐陵市残联对我们非常关注,为我们职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建议,逢年过节发放慰问品,还为我们创造回家乡演出的机会。”陈孟静说,现在她和仲辉乐的儿子已经11岁了,以后一定经常带着孩子回家,让孩子感受家乡的温暖。
作为一个执着的音乐人,把传统民乐发扬光大是仲辉乐内心深处的大梦想,而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他期待加入更多的家乡元素。“希望有机会能为父老乡亲献上一台精彩的民乐专场演出,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带动更多家乡的朋友爱上民乐、学习民乐,为乡村文化振兴培养文化人才。”仲辉乐说,现在他正在中央音乐学院(远程教育学院)进修,陈孟静也主动学习提升,正在备考古筝教师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