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楹:擦亮“大德之州 好运之河”城市新名片

夕阳余晖下的运河德州段美景。记者 王志伟摄

□本报特约撰稿人梁国楹

阅读提示

●运河在德州区域中心城市变迁和

城市兴旺发达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明清大运河的畅通成就了德州城市的繁荣

●漕运、仓储、军事、交通、商贸、文化乃至古城、牌坊、园林、寺观、楼阁、书院、市井、饮食、康乾南巡以及近代工业、王族守陵等在整个大运河流域独树一帜

●运河德州段原真性、原生态的河道风貌特点,特别是南运河九曲十八弯的“龙行”走势在大运河全线最为亮眼

●黄河是母乳,吸吮着黄河的甘甜乳汁,德州一步步成长起来;运河是血脉,流动着运河的清新血液,德州一代代壮大起来

市第十六次党代会不仅提出了“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举全市之力建设天衢新区”“七城同创”等鼓舞人心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且提出了“以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为牵引,提高文化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的文化建设方略。可以预见,未来五年,大运河德州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段建设必将乘势而上,“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德州城市新名片也必将被擦得更亮。

德州是一座大运河“流淌”出来的城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人类走向成熟与文明的重要标志。德州地处齐鲁之邦,毗邻燕赵大地,因黄河而生而名,因运河而兴而盛。雄浑壮阔的黄河文化、钟灵毓秀的运河文化、淳朴敦厚的齐鲁文化和慷慨仗义的燕赵文化在此交融积淀,赋予了厚德、包容、创新、图强的城市精神,也成就了“大德之州好运之河”的城市品牌。秦汉以来,德州区域中心城市大致经历了三次变迁:两汉时期以平原郡(今平原县)为中心,隋唐时期以德州(今陵城区)为中心,明清时期以德州(今德城区)为中心。今德城区之所以最终发展为德州区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既仰仗三千年黄河文化的滋润,更得益于一千四百年运河文化的浸染。运河在德州区域中心城市变迁和城市兴旺发达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明清大运河的畅通成就了德州城市的繁荣,在长达五个世纪的岁月里,德州经济持续发展,工商繁荣、客商云集、交易繁盛、仓储兴隆,是全国三十三大工商城市之一。

德州运河文化的四大特点

山东省唯一一段千年运河。德州运河文化在运河山东段起步最早、历时最长,文化积淀也最为深厚。京杭大运河流经今山东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5市,其中运河德州段肇始于隋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永济渠,前后历经1400余年。运河山东段的聊城、泰安、济宁则都是元朝将运河“截弯取直”后才开启运河文化的,比德州晚了近700年。运河枣庄段则是明朝万历年间为了摆脱黄河水患对运道的淤塞和侵袭而开凿的(泇河),只有400年的历史。

原真性与原生态古貌风光。运河德州段原真性、原生态的河道风貌特点,特别是南运河九曲十八弯的“龙行”走势在大运河全线最为亮眼。南运河德州段,从四女寺到第三店,全长45公里。为了减缓河水流速,有意开挖成弯曲状,九曲十八弯的“S”形河堤和“龙形”走势至今保留完整,河堤壮阔,蜿蜒曲折,植被茂盛,榆槐葱郁,绿草萋萋,景色古朴清雅。

运河型城市文化要素叠加。漕运、仓储、军事、交通、商贸、文化乃至古城、牌坊、园林、寺观、楼阁、书院、市井、饮食、康乾南巡以及近代工业、王族守陵等在整个大运河流域独树一帜。德州是京杭大运河四大漕仓(淮、徐、临、德)之一,每年通过德州水次仓转运的漕粮有400万石;德州卫和德州左卫共计12个千户所,士兵13440人,是华北名副其实的军事重镇;德州“控燕云而引徐兖,襟赵魏而带溟岳”,被誉为“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不仅有大运河水上通道,还有当时最高等的陆路通道——官道(御道);德州是明清三十三大工商城市之一,书院林立,学风浓郁,名士辈出,胡朴安《中华全国风物志》称赞德州“人文飙起,名卿蝉联,实甲山左”;康熙乾隆南巡分别5次、20次驻跸德州;苏禄东王访华、病故以及安温家族落籍德州,是有史记载传承至今的全国唯一一支古代海外君主留华后裔。

四女寺水利枢纽与德州城区“三河分流”。由四女寺水利枢纽而形成的德州城区“三河分流”的“州”字形格局在运河沿线城市中是唯一的。四女寺水利枢纽以下,卫运河之水一河三分,以南运河、岔河、减河“三河分流”之势穿德州而过,同时与南运河、岔河、减河走向基本一致,纵贯德州南北的京沪铁路、京台高速、京沪高铁一起将德州城区在总体框架上勾勒出了一个大大的“州”字。

德州运河文化核心资源

德州运河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层面。物质文化主要指与运河相关的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历史遗迹等,包括码头、船闸、堤坝、桥梁、官仓、会馆、驿站、碑刻以及依托运河发展起来的城镇、村落、市场、街巷、店铺、庙宇、陵园、墓葬、窑址等;非物质文化主要指与运河紧密联系的各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习惯性定式,如河道管理制度、漕运制度、民俗民风、饮食、服饰、工艺、文学、艺术、宗教等。

具体而言,水工设施方面,主要有南运河德州段河道及其植被、四女寺水利枢纽工程、岔河、减河、哨马营减河、哨马营滚水坝、月河、运河码头(御码头)等。古市镇方面,主要有德州“靴子城”、四女寺古镇、武城老城镇、武城甲马营、夏津渡口驿等。古建筑方面,主要有董子读书台、柳湖书院、九达天衢牌坊、乾隆行宫、振河阁、雁塔、数帆亭(鬲津草堂)、德州水馆驿、德州旱馆驿、山西会馆、寒绿堂、“十二连城”遗址、北厂漕仓遗址、老虎仓遗址、澄碧园、濯锦园、见可园、尊水园、罗朴园、瓜隐园、北厂街、桥口街、马市街、柴市街、太平街、米市街、竹竿巷、豆腐巷、小锅市、喧哗角、德州文庙、廻龙庙、永庆寺、慈氏寺、高贞观、城隍庙、玉皇阁、天妃庙、关帝庙、药王庙、孙公庙、四女寺、苏禄王墓、九龙湾公园、运河公园、德州瓷窑遗址等。饮食方面,主要有德州扒鸡、又一村包子、夏津布袋鸡、保店驴肉、长官包子、大柳面、罗酒、乐陵小枣、德州西瓜等。手工技法方面,主要有德州黑陶、夏津剪纸等。文学艺术方面,主要有德州田氏家族、德州卢氏家族、四女寺传说、运河船工号子、德州跑驴、德州高跷、夏津秧歌、梨花大鼓、宁津杂技等。

大运河文化带德州段建设概念性思路

2006年大运河整体“申遗”工作启动,2014年大运河整体“申遗”成功。就国家层面和运河全流域而言,后“申遗”时代,运河文化的主题已经转变为“保护开发”“协同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2017年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总体要求,中办、国办分别下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大运河全线尤其是江浙和京津冀运河文化开发利用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南运河德城区段“五大片区”建设思路

“五大片区”自北而南依次是:“哨马营”生态湿地景区、“十二连城”官仓文化区、“九达天衢”商贸文化区、“乾隆行宫”园林文化区、“四女寺”水工文化区。

“哨马营”生态湿地景区。哨马营(闸子村)以北经胡官营、丰乐屯到第三店,地势低洼,适宜打造生态湿地景区。在确保现有湿地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增加芦苇、荷花等水生植被面积,种植桃花园、梨花园、牡丹园、海棠园、石榴园等季节性赏花园以及油菜花田、葵花田等适宜德州水土的树种和作物,实现水域、植物、花鸟等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依存,形成以生态观光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产品。

“十二连城”官仓文化区。今北厂村附近的德州水次仓(广积仓),明代有粮仓80座800间,并筑有“十二连城”予以保护。作为大运河和德州运河文化重要的历史见证,北厂漕仓遗址为研究运河交通航运史、战争史和德州城市发展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可适时开展抢救性田野考古,进一步发掘靖难之役的有关实物资料,建立“仓储博物馆”,为展示德州独特的运河漕运仓储文化和开展文化旅游奠定基础。

“九达天衢”商贸文化区。九达天衢牌坊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一座横跨南北驿道、坐北向南的骑街牌坊,坐落在旧德州城聚秀门外的古驿道上(今米市街),是往昔德州的标志。可在北起天衢西路南至东风西路范围内,在部分提升或复建苏禄王墓景区、御码头、药王庙等具有标志性德州运河文化古建筑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商贸街区,开辟古玩字画、地方名吃、土特产品等商业一条街,以改善德州西部城区城市形象。

“乾隆行宫”园林文化区。明清时期,德州是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市,不仅建有气势恢宏的乾隆行宫,而且有澄碧园、濯锦园、见可园、尊水园、罗朴园等一大批城市公私园林,同时还有振河阁、雁塔、数帆亭、廻龙庙等文化景点和文化资源。挖掘并部分复建一些文化资源,对于提升德州城市形象、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大有裨益。

“四女寺”水工文化区。四女寺水利枢纽工程是德州城市水脉的“龙头”。四女寺水利枢纽以下,卫运河之水一河三分,穿德州主城区而过,形成南运河、岔河、减河“三河分流”和三条绿带,加上贯德州南北的京沪铁路、京台高速、京沪高铁,使德州城区总体框架呈现出“州”字形基本格局,这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中唯一的。因此,一定要把岔河、减河一并纳入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总体框架。

南运河德城区段“五大片区”建设的核心要义是:(1)在山东“鲁风运河”总体风貌前提下,着力强化德州“齐风赵韵”地域特色和“三河分流”的运河特色;(2)以南运河沿线文物保护为前提,以河道河堤原生态古貌提升为亮点,广种刺槐、榆树、柳树、狗尾草等适合德州水土的植被,形成槐荫蔽日、杨柳婆娑、绿草萋萋的独有景色;(3)改造堤顶路,建设健康步道、自行车赛道和停车场,打造南运河亲水性生态绿道和景观长廊;(4)从北向南通过修复、复建等方式,展示闸子滚水坝、十二连城、北厂漕仓、盐粮码头、乾隆行宫、窑上窑址、德州扒鸡、运河号子、田氏家族、卢氏家族等遗址遗存,形成41公里文旅融合全域旅游胜地;(5)适当融入水旱馆驿、振河阁、数帆亭、天妃庙、澄碧园、濯锦园、见可园、尊水园、罗朴园、船工号子等明清格调文化元素;(6)改造提升九达天衢牌坊、苏禄王景区、北营村落、运河古街、运河古玩城等现有资源;(7)充实山东东盟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游船码头、垂钓休闲区、夜景灯光带、名人雕塑园、美食街区、复古式高档酒店、运河村落民宿、田园综合体等文旅产业要素业态;(8)进一步提升岔河风景区和减河生态湿地景区,完善岔河、减河两岸高标准快速路建设,打通德州西南进出通道,为德州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卫运河武城夏津段“一带四核”建设思路

以遗产保护为基础,以打造文化运河、生态运河、休闲运河、经济运河为着力点,通过遗产挖掘、遗迹修复、文化展示、生态建设等手段,真正让运河动起来、活起来、靓起来、美起来。“一带”是鲁风运河堤顶旅游公路及沿线生态治理,“四核”是武城县四女寺运河创意休闲港、贝州运河民俗小镇、夏津县渡口驿码头游览区、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景观提升。具体包括武城县四女寺孝德古镇、体育旅游综合体、印象战国城、中华状元城、贝州酒文化城、农家田园综合体等,夏津县渡口驿古渡码头、明清运河风情街、马堤吹腔剧场、文庙大成殿、陈公堤、田园综合体、古桑树群保护与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景观提升等。

黄河是母乳,吸吮着黄河的甘甜乳汁,德州一步步成长起来;运河是血脉,流动着运河的清新血液,德州一代代壮大起来。大运河是德州最值得珍视的文化资源。德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国家公园德州段建设,德州大运河保护利用总指挥部已于2021年8月正式成立,综合协调、规划设计、融资建设、文旅融合、征迁安置等13个作战指挥部已集中办公挂图作战。期望大运河国家公园德州段建设能形成后发优势,遵循并坚持保护传承利用三者并重、生态文化产业三者兼顾的原则,以务实高效、时不我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和富有成效的工作,向党和国家以及全市人民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让德州这颗京杭大运河碧波玉带上的往日明珠再次焕发出熠熠生辉的光彩!

(作者系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