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恩俊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忙年最热气腾腾的场面是“蒸粧”。“蒸粧”就是一笼接一笼地蒸馒头、蒸菜馍馍、蒸饺、蒸年糕等,为过年期间备足食品。在鲁西北我的老家,这些蒸好的食品,是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的,但有的人家直到二月二还存有年糕。那时,村里人家扫过尘、祭了灶,备足年货,就男女老少齐上阵,开始忙“蒸粧”了。而蒸年糕算是“蒸粧”的压轴好戏,也是寒冬腊末忙年里最火热的一幕了。
过年我最爱吃的是用黄面做成的红枣年糕或黄面枣窝窝。黄面是家乡特产粘黍子加工而成的。没有机械化之前,蒸年糕是很费事的活儿,黍子是用镰刀一镰一镰割回来的,黍粒是用牛拉碌碡一遍一遍滚轧出来的,黄面是人推石碾一圈一圈磨出来的,当然要做成年糕还要经过和面(掺杂一定比例的玉米面)、发酵、醒面、制作、入笼、上灶等一道道繁杂的程序。
于是想起小时候看黍子登场的场景。我们兄妹一直盯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又蹦又跳高兴得不得了。直至母亲将黍子摊晒打轧扬出红黍籽粒,脱粒成米,磨米成黄面,就能吃上一顿黄面枣窝窝了。那时每逢新黍收获,家家都要尝新米,蒸黄面枣窝窝,又粘又甜又好吃。然后是留下大部分黍米蒸年糕时用。
说起忙年蒸年糕那些事儿,对我们这些孩子们而言,最有趣的是推碾子和拉风箱。我家大门外两间房子就是生产队里的碾屋,队里30多户人家挨家挨户抓阄排号碾米磨黄面。临到我家时,我们兄妹轮流抱碾辊推碾子,有说有笑,是一种有趣而快乐的劳动。母亲跟在碾子后面用笤帚一遍一遍地扫,奶奶用细箩一遍一遍地筛,直到磨成精细鲜黄的黄面,就开始一家人上阵蒸年糕了。这时我爱干的活儿是拉风箱,风箱“呱嗒呱嗒”像伴奏,火苗儿一窜一窜的像舞蹈,高高的笼扇上冒着热气,当热气充满屋子时年糕就出笼了,黄灿灿、软糯糯、又粘又甜的年糕,不等晾好我总爱先尝尝,吃着自己拉风箱蒸熟的年糕,那真是甜津津、美滋滋……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村里很多人搬到县城住了,家家过着富裕的好日子,想吃啥就能买啥了,虽然各样的年糕一年四季都可买到,可很多人家依然延续着蒸年糕的习俗,人们那是坚守一种念想呀!“年糕年糕年年高”,希望幸福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