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心手相牵,筑梦共赴小康——德州市帮扶秀山县成效综述

山东德州,重庆秀山,两地虽相隔千里,却因对口协作这根“红线”,将双方紧紧联系在一起。自2011年以来,德州市与秀山县聚焦“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目标,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倾情帮扶,为秀山送来了项目资金、干部人才、先进理念,有力助推秀山县脱贫成效巩固。2017年11月正式退出国定贫困县。至2020年底,全县8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16841户70658人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

十年来,德州秀山两地亲如一家、互访频繁,两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互访15人次,召开高层联席会议7次。制定了鲁渝扶贫协作三年行动规划,并结合两地实际精心制定并严格执行年度工作要点,出台了互访对接机制,两地部门、结对县镇、学校、医院交流日益加深,合作路子逐步拓宽。

在资金支持方面。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共支援秀山县资金1.4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教育、医疗、残疾人事业以及解决建卡贫困人员“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等项目127个,带动贫困人口14700余人。隘口镇乡村扶贫产业园、兴隆坳高标准农田、职教中心实训楼、梅江坪南小学等重点工程顺利投用,金银花、茶叶、莲子、土鸡、蜜柚等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建成投产,乡村道路、河堤整治、扶贫车间等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地区补齐了短板。

尤其是,向深度贫困乡镇隘口镇投入2879万元助力攻克深度贫困,安排530万元用于石堤镇高桥村、溪口镇龙洞居委会2个定点攻坚村产业发展项目。

在产业帮扶方面。帮助引进山东及东部企业7个,落地投资6673万元。帮助引入“希森6号”马铃薯品种实现了“老产业、新技术、大效益”。援建扶贫车间5个,吸纳贫困人员就业63人,峨溶镇鲁渝扶贫车间入选“人社部扶贫典型事例征集展示活动全国60强”向全国推广。开展产销对接,在德州各大超市、批发市场搭建秀山农特产品销售专柜,秀山农特产品成功打入德州市场,实现扶贫产品销售2712万元,带动946名贫困人口增收。

其中,两地签订《科技助推马铃薯产业扶贫协议》,将“希森6号”马铃薯先进种植技术引入秀山。全县示范种植“希森6号”马铃薯实现净作平均亩产为2064.74公斤,商品率为81.13%,对比本地品种分别增加834.74公斤、11.61%;套作平均亩产量为1785.24公斤,商品率为79.51%,两种种植模式均达预期产值,种植首年即帮助133户593名贫困人员增收24.55万元,实现了“老产业、新技术、大效益”。

在就业帮扶方面。开展鲁渝扶贫协作专场招聘会4期,帮助秀山贫困群众转移至山东就业154人,在秀山就近就地就业585人,落实帮扶就业补助。开办叉车操作、苗绣技能、母婴护理、中式烹饪等贫困劳动力培训班13期,培训562人次。

在人才帮扶方面。德州市先后选派了6名党政干部挂职,171名医生、教师、农技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在秀山支医支教支农。德州专业技术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深入镇、村、户开展精准帮扶、精准救助,涌现出以“种下希望之花”的李敏老师、“二次支医”姚洪杰、挺身而出成功抢救危难孕妇的杨娜医生等优秀的援秀工作者。组织党政干部培训班17期,培训705人次;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19期,培训2909人次。从德州引进了心血管介入手术、“希森6号”种植培育技术等医疗、农业先进技术,为秀山医疗水平、农业技术提升注入强大的动力。

在社会帮扶方面。德州坚持以加强社会帮扶为结合点,不断深化携手小康行动。实施致富带头人培训500人次,创业成功65人,带动贫困人口增收435人。德州市下属区市县与秀山部分乡镇结对,镇村结对4对,村企结对14对,学校结对7对,医院结对15对。德州市社会各界为秀山捐赠社会捐赠资金1016万元,捐物折资438.6万元,特别是2020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最艰难时刻,德州市慷慨相助,为我县提供了一批防疫物资,缓解了秀山的燃眉之急。

同时,深入开展残疾人帮扶工作,投入170万元支持残疾人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实施肢体矫治手术,开展“站立行动”,为贫困残疾人实施髋膝关节手术。引导工商联、妇联、社会组织、企业等参与扶贫协作,德州在全市工会系统内开展“消费扶贫、助力内需”活动,帮助秀山贫困户农产品找销路。德州齐河·秀山隘口携手奔小康行动——《既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入选全国携手奔小康行动典型案例选编。

此外,德州还拓展消费扶贫领域,两地商贸部门、企业密切联动,推动秀山农特产品在德州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的“四进”活动,共有700余家单位直接采购秀山农特产品1000万余元。创新文旅合作模式,出台了山东籍游客门票减免优惠政策,参加山东德州首届旅发大会,推出了“寻梦边城游、盖揽川河度假游、踏歌武陵休闲游、赏灯秀山游”四条精品旅游线路,深受山东市民和游客的热捧。德州还将秀山旅游产品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向世界推介,推动旅游消费扶贫。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石秀秀 通讯员|景明轩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