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区哨马营村蔬菜种植:百余户村民年收益均超10万元

方玉生老两口在自家蔬菜大棚前割茴香

2月,方书可在大棚内平整土地,准备种植

张封山将新摘的黄瓜装车,天亮前赶到市场售卖

市场管理人员称赞哨马营村的蔬菜质优价低,疫情期间及时送菜到市场,稳定了市民菜篮子

哨马营村土质肥沃、水利条件好,适合农作物生长


8月19日凌晨3点,家住德城区二屯镇哨马营村的张封山在大棚里摘黄瓜,赶在5点前运到市场上售卖。“我和父亲一起经营着5个蔬菜大棚,除此之外,我还跟周边各县的育苗基地联系,为其他大棚经营者提供购买菜苗的信息。 ”张封山是哨马营村的“棚二代”,靠着经营蔬菜大棚,早已在德州市区买了楼房。

地处京杭大运河岸旁的哨马营村,距离德州市区2公里,凭借地理优势、优质的土壤和水等资源,全村种植蔬菜已有60年历史。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里兴起蔬菜大棚种植,种植技术和蔬菜质量远近闻名,来自全国蔬菜基地寿光的种植户,曾多次到哨马营村学习取经。

近年来,立足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哨马营村以种植大棚蔬菜为重点,通过党支部引领带动,进一步加快大棚蔬菜种植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利用互联网,村里为菜农提供蔬菜优良品种的种植信息和销售渠道,同时,由省里拨款,村中对大棚种植区域的3条马路进行了道路硬化,方便菜农进出。今年疫情期间,该村组织蔬菜货源,及时供应黑马市场,稳定德州蔬菜市场,稳定了市民菜篮子。

如今,哨马营村的百余户村民种植着165个蔬菜大棚,每户年收益均超1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建设高标准的新型蔬菜大棚,靠着土地和技术,让全体村民都走上致富之路。 ”哨马营村村党支部书记方玉杰说。

□本报签约摄影师刘克政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