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玲:守护典籍延续书香文脉

郭玉玲仔细观看刚刚修补好的古籍书页
用工具将破损的书页展平
书页破损处刷上特制浆糊,再贴上相同材质的纸张,按轮廓一点点修补好
使用各种工具将书页修补好,再整理成书
一位古籍爱好者找郭玉玲修补破损的书籍
破损古书在郭玉玲的巧手下恢复原貌


  5月24日上午,郭玉玲正坐在她的古籍修复工作室内,耐心修复一本残破的古籍。虫蛀鼠咬过的书页满是漏洞,在经过湿润、平整、贴纸、补洞、压平等一系列步骤后,便修复完成,完全看不出它曾经被修补过。
  古籍修复是比较冷门的专业,郭玉玲接触这一行,完全是个意外。她之前做过书画装裱,由于活计干得漂亮,2009年由藏书协会推荐赴北京拜张炎曾先生为师学习古书籍修复。“半路出家”的郭玉玲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升技艺水平。 10年来,郭玉玲整理修复的作品有明万历年间的刻本《史记评林》,清内务府刻本《词林古典》,乾隆的刻本《明诗宗》等500余套,她的古籍修复水平赢得了京津冀鲁浙等地专家的一致好评。近日,郭玉玲获评德州工匠。
  “古籍修复讲究的是书籍修复前是什么样,修复后还要保持什么样,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是修旧如旧,就是经过修复的书籍在外观上尽量维持原貌,从而保证图书的资料价值、文物价值不因修复而受损。 ”郭玉玲说。古籍破损的原因多样,大致有鼠啃、虫蛀、酸化和霉蚀等几类。针对不同情况,郭玉玲制定不同的修复方案。一些破损严重的古籍,书页粘连在一起,要用“干揭”“湿揭”“蒸揭”等手法将其妥善分开,为每张书页编号后,才能正式修补。
  在案台前,郭玉玲一坐就是大半天,由于工序繁琐,忙活一天,有时仅能修补完成一页。“干我们这行需要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否则就会把书籍损坏。 ”郭玉玲说。
  如今令郭玉玲担忧的是,古籍修复人才匮乏。“修复是个功夫活,赚钱少,难养家,另外就是枯燥。 ”郭玉玲说,希望会有更多人参与到古籍修复中来。本报记者郭庆萍本报通讯员王美林摄影报道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