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如今,我们的衣食住行均离不开APP和各种注册账号的使用,很多应用为了方便快捷,只需一个手机号和验证码便可轻松登录。
可是近日,不少市民反映,自己新办理的手机号无法注册某些APP账户,反而可以直接登录别人账号,还能收到别人订购的服务通知,其隐私信息甚至一览无余。
01 新号被标成“中介”屡遭拒接很“受伤”
近日,来到德州工作的王先生办理了一张本地手机卡,可是这个新号码却为他带来了许多“旧”麻烦。
据王先生说,自己初来乍到并不认识太多朋友,可是自从用上这个手机号以后,多次遇到有人通过手机通讯录添加自己为微信好友。通过了解发现,对方要找的是一位柳女士,向其咨询房产问题,可王先生并不认识这个人,也并不从事房产中介的工作。
后来,再有人向自己发来好友添加验证,王先生怕通过验证又是认错人,需要浪费时间解释,不通过又担心真的是自己工作往来的伙伴。
“有两次开车时不断收到陌生来电,接起后发现又是认错了人。”王先生说。不仅如此,自己使用此号码拨打他人手机号时,时常遇到对方拒接的情况,后来才知原来自己的手机号曾被标注为“中介”,这件事让他觉得十分苦恼,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02 注册支付宝受阻原是号码已有主
德州市民李女士近日在儿子的指导下学会了网上购物,为了方便网购,她特意前去银行开通了网银服务,可没想到万事俱备,却在支付宝账号注册时出现了问题。“我明明没有注册过,可尝试了多次,支付宝都提示我的手机号已被注册。”李女士说。在儿子的提醒下,李女士发觉,自己的手机号是在三年前办理的,估计是那时便已经被前机主注册了支付宝。“可是我的银行卡如今绑定的都是这个手机号啊。”李女士担心自己的银行账户安全会因此造成隐患,只得再次前往银行将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换成了丈夫的,这才安心。
除了王先生和李女士的遭遇,据记者了解,很多市民还遭遇过明明没有购买车票却经常无故收到12306的车票订单信息;没有购买过的品牌却会定期推送来积分信息和折扣广告。这些都令大家感到自己的信息和生活受到了侵犯。
03 新号码多为“二手号”存在信息泄露危险
由于我国手机用户基数大,市民在办理手机号时领到的很多都是原用户销号后,运营商回收再投入市场的号码。如果原用户没有对手机号所绑定的应用或账户进行解绑,新用户在启用后难免会引来诸多尴尬。
同时,不只是新用户,二手手机号的使用对原号主也存潜在风险。例如,新号主可能通过手机验证码直接登录原号主APP账号,并可以查看其账号基本信息,包括个人绑定的身份证号、银行卡等敏感信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记者咨询了联通、移动等运营商,他们普遍反映,其主要问题在于原手机号用户没有注销或解绑相关应用,而这一类型的问题在运营商端口没有办法解决。所以用户需与第三方企业沟通处理,处置过程中如遇任何问题,将给予必要协助。
04 手机号码资源有限注销号会被再启用
那么,市民能否买到一手号码呢?根据联通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大量二手号码产生的原因是用户频繁地换号和号段资源有限。据介绍,一个号码若3个月不被使用、缴费,就会自动注销;注销后将经历180天的号码沉默期,在此期间号码不能被他人使用;沉默期过后此号码会被重新投放入公共号池。也就是说,一个号码从消费者不使用,到被下一个号主选定,一般要经历至少半年的时间。
为了保证市场上号码的正常使用,运营商会根据号池中的利用率情况进行新号码的下放,但这部分新号码会与旧号码放在一起,没有特别的标识。据透露,目前联通应有部分以166开头的新号码,用户可于营业厅进行办理。
05 销号前解绑应用账户选号码要避开老号段
北京某网络科技公司的信息安全员李超表示,手机号码有自己的发行标准,所以固定地以11位数字来组合。一个手机号从使用、回收到新办的更替过程中,号段利用起来相对有限。加上中国人口基数较大,又伴随着互联网运用的飞速增长,人们对于手机号需求频率自然越来越高。因此,手机号号段稀缺的问题,现今暂时无法避免。
但得益于国内手机号实名认证的政策,一旦发生纠纷,实名制认证可以为人们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撑。同时,出于保护用户信息的考虑,注销号码会经运营商进行信息清除,所以用户还无法通过任何渠道查询自己购买的号码是否被他人使用过。
至于如何规避二手手机号带来的信息泄露隐患,李超认为主要还需号码持有者本人提高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在办理销号前做好信息删除和账户解绑工作。另外,市民在选购号码时可尽量避开老号段,尤其是“13X”、“15X”等号段,以降低号码被使用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