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病逝母亲智障弟弟自闭 仅22岁的孙立荣早已成家里“顶梁柱”

由于长时间营养不良,孙立荣的个子长得比同龄人矮很多。快餐店的收银台她需要踮着脚尖才能操作


孙立荣在家里给妈妈梳头

⑦号贫困学子档案
姓名:孙立荣
年龄:22岁
高考总分:592分
    晚报记者 郑乃春 摄影 王泽红 通讯员 苏雪刚 赵洪亮

   “你好,请问要什么口味的薯条?草莓、芝士还是番茄?”8月1日下午5点左右,在武城县第三实验小学对过的一家快餐店里,22岁的孙立荣正熟练地为顾客点餐。
    从暑假刚一开始,孙立荣就每天打两份工挣学费。早晨6点半起床,7点半来到武城县的一家健身俱乐部游泳馆,负责前台工作。大约10点半左右,再赶到县城的另外一家名为“非我莫薯”的快餐店,工作到晚上7点半左右下班。
    在孙立荣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曾经,在躲雨的屋檐下看着同学一个个被家人接走,而自己像个被人抛弃的小猫;曾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泪如雨下,默默对自己说,‘生日快乐’……”
14岁小姑娘独自撑起一个家
    孙立荣出生在武城县李家户镇郑官屯村一个特殊的家庭,在每个孩子眼里,父爱是天空,母爱是大地。父亲支撑着孩子的世界,母亲抚育着孩子的成长。可是对于孙立荣来说,这一切离她是那么遥远、那么奢侈……
    父亲孙忠奎是位勤劳朴实的农民,母亲智障。父亲45岁时才和小他21岁的母亲结婚,大伯终身未婚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全家以种地为生,农闲时父亲还加工点香油去集市上卖,日子过得非常清贫。
    孙立荣小时候身体弱,个头矮,父亲担心她在学校里受欺负,一直到十岁,才送她到附近的学校里读书。几年后,弟弟孙宝兴出生,此时,已年过半百的孙忠奎老来得子,将儿子视若掌上明珠。
    多年过去,孙立荣的脑海里始终清晰地记得一个唯美的画面:那年冬天,弟弟1岁多,父亲用自行车载着姐弟俩去邻村赶会,回家的时候,弟弟手里挥舞着一个纸做的彩色风车,她嘴里啃着一串红通通的糖葫芦,一路欢声笑语……
    然而好景不长,大伯患了脑血栓,父亲忙于地里的农活,孙立荣只能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大伯。
    祸不单行,2008年冬天,孙忠奎由于过度劳累也突然病倒了,医院诊断的结果为脑血栓,半边身子几乎瘫痪。
    那年孙立荣只有十四岁。从此,家里的一切重担全落到了这个瘦弱的小姑娘身上。十四岁的年纪,正如鲜花绽放般纯真烂漫,而小立荣这时需要照顾三个成年人和年幼的弟弟。
    从此,放学路上,少了一个蹦蹦跳跳的小姑娘,多了一个行色匆匆,孤独、瘦弱的身影。
半月两亲人去世 弟弟患上自闭症
    每天回到家里,孙立荣就像上了发条一样,急匆匆地做饭、收拾屋子,照顾家人。
    父亲刚病倒的那几个月不能下床,孙立荣每天给父亲擦脸、喂饭,有时候经常一连几晚上都是和衣而睡。
    父亲得病的第二年,孙立荣小学毕业,要到离家远的镇上上学,学校每两周放假一次。孙立荣挂念家里,放心不下家人,每周三便请假回家看望家人,但最终因为缺少照顾,父亲于2012年去世。面对父亲的突然离去,孙立荣擦干眼泪,在村里人的帮助下完成了父亲的丧事。
    但厄运依然没有对这个困难的家庭“放手”,大伯由于父亲的去世过度悲痛,再加上本来身体就不好,病情突然加重,半个月之后也撒手而去。从此,家里只剩下了母亲和弟弟。弟弟由于从小就受到了这么多的不幸,变得性格孤僻,不喜欢和外人沟通,时间长了患上了自闭症,不能融入正常的学校生活,小学上了很短时间就退学了。
挂念妈妈、弟弟 每两周回家蒸锅馒头
    2012年,初中学校合并到县里,刚上初中的孙立荣每半个月放假一次,每次回家都要把家里收拾一遍,给母亲和弟弟洗头、洗衣服,准备好换洗的衣服,做上几顿可口的饭菜,还要蒸上足够妈妈和弟弟吃两周的馒头。遇到夏天,温度高,馒头容易发霉,她就去村里的馒头房,和老板商量好,允许弟弟去赊欠馒头,孙立荣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结账。
    每当一家三口围坐在桌前吃饭时,看到妈妈脸上的笑容,孙立荣的心里就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觉得再苦再累都不算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正是这样,家里的变故让孙立荣过早地接过家庭的重担,对于同龄人来说,孙立荣多了一份成熟,一份干练,一份担当。
    当地政府了解到情况后,为她家办理了低保,武城爱心联盟的志愿者与她结对帮扶,团县委还为孙立荣申请了专门助学金。
    生活的打击并没有影响孙立荣的学业,她于201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武城二中。每学期都被评为“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称号。
    2013年以来,孙立荣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先后获得首届“武城好人”“德州好人之星”“感动德州十大人物”“德州市最美青少年提名奖”“山东好人之星”“山东好人”等荣誉称号。
她即将进入大学却为学费发愁
    一位老师曾对孙立荣说,“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却为你打开了一扇窗。”但孙立荣始终觉得,她的门和窗都是敞开的,她用坚强乐观打开了门窗,让阳光照射进来,虽然不能决定生活,但她决定改变生活。
    2015年9月份,孙立荣进入了高三。多年来,在众多热心人的关怀帮助下,她一路披荆斩棘,终于要看到曙光了。然而,高考毕竟是残酷的,孙立荣不允许自己失败,也无法愧对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好心人。经过慎重考虑,她从武城二中转到武城县职业中专,学习护理专业,参加即将到来的春季高考。
    2016年5月,孙立荣参加了春季高考,高出二本线8分。由于报考时出现了失误,她没能被二批本科院校录取。
    8月8日,记者同孙立荣取得联系时得知,她已经放弃了学费高昂的三批本科院校,报考了离家较近、学费较低的省内院校。
    谈起以后的生活,孙立荣说,希望能够早点工作,尽量离母亲、弟弟近一点。等以后条件允许了,给母亲找个大医院进行治疗,给弟弟找个心理医生,她也会用所学知识来回报社会,回报帮助她的好心人。
    如果您打算伸出援助之手,对孙立荣进行救助,可拨打本报热线电话2220000或与记者(18653465975)联系。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