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托着葫芦,一手拿着烙画机,不一会儿功夫,一幅彩画轮廓就烙在了葫芦上。3月30日,走进陵城区福轩葫芦艺术中心,邵氏葫芦画传承人邵越海正指导学员在葫芦上烙画。房间内摆放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葫芦上烙的花鸟、山水,栩栩如生,让人惊叹不已。
邵氏葫芦画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邵越海的祖上主要经营瓢具、虫具,后期发展到把玩饰品、烙画葫芦。上世纪80年代开发了彩绘、浮雕等20多种工艺葫芦制品。今年65岁的邵越海祖籍天津,受家庭影响,从10多岁就开始学习葫芦画创作。因为工作原因,1999年来到陵城区于集乡,专职创作葫芦画工艺品。
邵越海介绍,葫芦画创作起来并不轻松,耗时最长的一次,一幅葫芦画用了20天。首先要选取品相合适的葫芦,根据葫芦本身的形状构图,用雕刻机在葫芦表皮划刻,用烙画机烙上各种图案。先选择胚料、构思图案再一刀一刀雕刻,刀法讲究点、挑、划、拉、刺、勾轻重有致,力求眼心手配合默契,一气呵成。
随着葫芦工艺品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多,于集乡周边来拜师学艺的村民越来越多。去年,邵越海创办了福轩葫芦艺术中心,定期为残疾人开展培训,吸纳残疾人就业,目前已帮助20余人实现了灵活就业。
邵越海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种植工艺品葫芦。每年3月份,他都特别忙碌,奔波于陵城区多个乡镇,指导村民种植葫芦,包括搭架子、整地、预留沟渠。福轩葫芦艺术中心采用的葫芦都来自附近村庄,从葫芦的育苗、种植到完成一个葫芦画作品,邵越海全程参与。
今年,于集乡充分开发利用闲散地打造了100亩葫芦种植基地,以镇域党建共同体为平台,与福轩葫芦艺术中心签订协议,结合邵氏葫芦非遗传承项目,培养葫芦画技艺传承人。福轩葫芦艺术中心为农户提供葫芦种苗,回收成熟的葫芦和村民加工制作的各种葫芦工艺品,从而形成葫芦种植、加工、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文化传承的“三赢”。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尹晓燕 通讯员 | 陈兰兰 孙冠州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