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报说节气 | 今日惊蛰:一雷惊蛰始 万物齐生长

春雷初响,惊醒冬眠的大地

万物蛰伏,澎湃无限的生机

随着惊蛰的到来

春意也渐渐浓了起来

· 惊蛰 ·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

惊蛰三候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一候是指满园桃树开花,如霞似锦,让人沉浸在无尽的美景之中;二候是指被称为仓庚的黄鹂鸟,在开满鲜花的树枝间跳来跳去,鸟儿啼叫好像美妙的歌声;三候时天空中已经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能看见斑鸡在鸣叫。

惊蛰习俗

祭白虎 化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纸制的白老虎。

打小人 驱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祭雷神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来震动人间,所以过去有惊蛰日祭祀雷神的习俗。

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在传统文化中,一般节日忌讳吃梨,不过惊蛰吃梨,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俗话说:“冷惊蛰,暖春分”,仲春二月亦处于乍寒乍暖之际,气温多变,气候较为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吃梨能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惊蛰农谚

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意思是说,如果惊蛰这天刮起了北风,可能后续的天气会比正常年份的春天温度要低。

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

大意是说,如果在惊蛰节气之前就出现雷声的话,那么惊蛰之后降雨频率也会增多,有利于庄稼生长和春耕春播。

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大意是说,如果在惊蛰节气期间经常刮南风的话,说明温度还很低,还按往年的时候下种就会造成“粉籽”“烂种”的情况。因此,要推迟几天,温度升高再下种。

惊蛰养生

起居:“晚”睡早起

惊蛰前后阳气升发,人体血管舒张,流入大脑的血供较冬季减少,致使春困扰人。很多人认为多睡可以解乏,但结果往往是越睡越困。其实,春天可以适当“晚”睡早起、多伸懒腰,可使血液循环加快,减轻困意,还能激发肝脏机能,“晚”睡时间不能超过23点,必须保证睡眠时间。

饮食:少酸多甘

春夏养阳,惊蛰时节,我们可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此时正值仲春,肝气正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宜多吃大枣、山药等甘味食物以养脾。另外,惊蛰以后,气温回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大家最好多吃点清热解毒的“抗菌”食品,比如大蒜、大葱、蒲公英、蜂蜜、绿茶、香菇等。

着装:防风保暖

惊蛰期间,因天气转暖,很多人会脱下冬衣。但此时气温波动大,且北方春季多风,所以要做好关键部位的防风保暖工作,要点有以下几个:捂头颈上身全暖和;捂手腕心脏舒服;捂腰腹下肢不麻木;捂小腿脑袋不痛苦。

锻炼:多去户外

人们在惊蛰之时要注意保暖,保证睡眠时间,起居有规律,适当锻炼。可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踏青、慢跑、晨练等,调动自身的阳气,增强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但注意少去人口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以免感染疾病。

养肝小技巧

春天在五行属木,在人体应肝,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生气或发怒,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引起肝气郁结。

1、避免久视以护眼:肝开窍于目,惊蛰时应避免久视伤目,对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要加以控制。

2、多梳头利气血畅通:《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梳头除了梳理乱发,也是梳理头部的经络、气血。头为诸阳之会,多梳头有助于头部的气血畅通,人体阳气升发。

3、按摩益肝肾:

(1)疏肝搓两胁,将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以双肋部位有温热感为佳。

(2)补肾暖腰部,腰为肾之府,先将两手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在腰部两侧,手掌贴着皮肤,上下按摩腰部,直到有温热感为止,每次约200下左右。

食谱推荐

1.葱白萝卜汤。材料:萝卜200g,葱白一段(长约5cm)。做法:将葱白切成小段后和萝卜片一起用大火煮开,也可以先将白粥熬好,再加入葱白焖煮一会。功效:鼻塞、嗓子不舒服时喝一些,可以防治感冒等。

2.山药百合大枣粥。材料:山药90g,百合40g,大枣15枚,薏苡仁30g,大米适量。做法:将山药、百合、大枣、薏苡仁、大米共煮粥即可。功效: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

惊蛰诗词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唐)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鳩。

时候争催迫,萌芽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拟古 其三

(魏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人民日报、综合网络 编辑|梁思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