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安镇位于乐陵市南10公里,地处鲁西北平原,现辖83个自然村。这里土地肥沃、民风淳朴,自建国后,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调味品产业异军突起,如今已成为全国调味品集散地,被誉为“中国调味品第一镇”。
杨安镇的由来,要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的北宋,那个硝烟四起的动乱年代。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宋太宗以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为潘美节制。辽国大军从雁门大举进攻,杨业从小路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以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
北宋末年,辽军占据幽云十六州,并不断南侵宋境,宋真宗派遣三路人马北上抗辽,其中东路将领杨业率10万大军由汴州出发北上,一路凯歌,在距幽州300公里处,粮草不足,朝中潘美、王侁等人排挤杨家军,断了供给,杨家军不得不在此地安营扎寨。在这段时间里,杨业仍然日日操练士兵,整顿军务,并创出一套新的阵法,加紧演练。相传这套阵法是在杨业在睡梦中悟到的,充分利用开阔地的视野,前有伏兵,后有堵截,左右呼应,环环相扣,充分发挥每个士兵的战斗力。后来,杨家军在粮草短缺的恶劣条件下,正是运用这套阵法,在此地大败辽军,此阵后被命名为“杨安阵”。
杨业看到此处北依河流,南面地域广阔,于是对身边的杨六郎说:“儿日后需记此地,屯兵开荒,一能开荒练兵,二能当在此被拒辽军。”后杨业兵败陈家峪,被辽军俘后,绝食三天三夜卒于辽营,享年59岁。杨六郎牢记父言,在这里开垦荒田,加紧练兵,并把“杨安阵”不断发扬光大,痛击辽军,杨家军扎寨期间,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深受当地村民欢迎。
自此以后,“杨安阵”被人们逐渐唤作“杨安镇”流传至今。直到明朝末年,杨家将的后人还会每年到此地祭奠祖先。据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的两个小分队在行军经过“杨安阵”古战场的时候,突然狂风四起,乌云遮日,近一半的小鬼子突然腹痛难忍,不能走动,其他人也迷了路,在原地绕了两天才绕出去,当地人都说是当年阵亡的杨家军显灵,亡魂不消还热爱着自己的祖国。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是却体现出了杨家将在人们心中的忠烈形象,而早已失传的“杨安阵”也在民族危亡的时候,让人们再次记起。
历经1000多年的沧海桑田,曾经的布阵战场早已褪去了往日的喧嚣,如今杨安镇人民秉承了杨家将的开拓进取精神,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维系着杨安镇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