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出 | 经济日报:融合之道——山东德州市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编者按 正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经济日报》隆重刊发长篇通讯《融合之道——山东德州市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这是一篇令人鼓舞、恰逢其时的深度报道,这是一篇洋溢着正能量、可以充分发挥舆论引领作用的重磅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山东要求“德州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德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德州实际,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融合化之路,这是一条循环之路,这是一条光明之路,这是一条必由之路。《经济日报》对“德州路径”的深度报道,对我们德州的探索实践是充分肯定,对我们德州的砥砺前行是很大鼓舞。

经济日报记者历时几月,数下德州,采写出《融合之道》。这篇鸿篇巨制,贯通古今,兼及中外,立足全国,聚焦德州,大气磅礴,深刻独到。有思想、有细节、有故事、有文采,写法创新,别具一格,很有可读性。经济日报今天强势推出5万多字的全文,敬请读者关注。

融合之道

——山东德州市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经济日报记者 管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其核心要义就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条道路重在城乡融合发展。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标志,我国已进入城乡融合发展新阶段,必须把握新阶段,树立新理念,形成新格局。乡村振兴需要全面推进,工农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文明融合、天人融合等等。山东德州以顺民心为德,以融合化为道,探索和实践出独具特色的“德州路径”。

——题记



北出济南,跨过黄河,就进入德州了。

这里一片黄河冲积平原,一眼望去,平平展展,天高而地阔!

德州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的交汇点上。

作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的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京杭大运河有140多公里流经境内,记者近观着河水的深沉、幽远,遥想着德州历史的悠久、厚重。这个有过灿烂文明的地方,当下如何?

这里是全国重要粮食、蔬菜、畜牧主产区,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实践区。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山东要求“德州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

德州怎么办?

求索古今,问计东西,德州孜孜以求。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德州以黄河东去的坚定与勇毅,探索前行。

河水入海,河海汇合,蓝黄交融,黄河在融合化中壮阔出无限生机。

落实中央精神,融汇自身元素,德州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引领下,走出一条乡村振兴融合化之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一条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光明之路,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今后5年的宏伟蓝图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等作出决策部署。如何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从德州近几年的实践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城乡融合

我国经济总量今年预计超百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拥有世界最大中等收入群体;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5年间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潮流所向。

我们迫切需要重塑城乡关系,开启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局面,这是时代的呼唤。

认清形势,顺应趋势,甚至引领走势,这需要智慧和勇气。

德州是勇猛的,敢于直面现实。他们看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还存在缺陷,无论是进城还是下乡,渠道还没有完全打通,要素还存在不平等交换。

德州是紧迫的,坚持问题导向。他们感到,乡村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单向流向城市,长期处于“失血”、“贫血”状态,就难以健康发展。

知耻近乎勇,多年来,德州为着“血液”的双向循环,一直在活血化瘀,一直在完善管道。

德州市委书记李猛对记者说:“‘人、地、钱’双向流动是城乡融合的关键,我们要破除障碍,畅通渠道,在公共服务、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干部配备等各方面共同发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全要素支撑。”

要素支撑频频起,不尽资金滚滚来。

水发集团带着总投资10亿元的豪气来了,山东水发现代农业产业园犹如它气派温室的玫瑰,一登场就绚丽迷人。

从滨德高速庆云出口下来,沿着祥云大道,一会功夫,眼前一亮,那西侧就是园区了。花卉智能玻璃温室内,20万盆各色微型月季花争相绽放,仿佛无数的仙女顾盼生姿,张张巧嘴连珠似地说着城乡融合的妙处。

“人、地、钱”一下子活跃起来。不仅有大资金,不仅有大项目,不仅……山东水发航天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伟建一口气说了一串不仅,然后加重了语气说,“而且,更重要的我们建起了乡村人才振兴专家服务基地。‘人、地、钱’,人是最宝贵的!”

他们引进了北京农业机械研究所所长王浚峰、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评审专家周增产博士、农业部设施农业科技创新专家组成员张晓文博士等百名专家人才库专家,他们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合作,创新要素在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发受水的启发,提炼了“上善若水,发展惠民”的企业理念。他们是惠民了,这项目可提供500个就业岗位、带动200余户脱贫。

城市的人才、技术、资本、管理等要素,一旦与农村的土地、产品、劳动力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就会迸发无穷的创造力,释放巨大的生产力。

在德州,采访了水发企业;在德州,感受了水系的发达。4个月里,一次次行走在德州大地,一条又一条的河流,映入眼帘。黄河、卫运河、漳卫新河、德惠新河、马颊河,仅徒骇河流域就有苇河、四新河、管氏河、赵牛河和邓金河。这里基本形成了干支相通、流域相连、能排能调的河流水利系统。

就像这里的河流因形成水系而融会贯通,德州因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而利导了城乡融合。

武城县郝王庄镇草一村利用近300万政府政策资金,建起荷塘,种植莲藕,养殖龙虾。蓄积了冲洗河道的南水北调的长江水和黄河水,发展起种养业。

村支书崔洪卫说起来透着自豪:“我这里好看,绿色的荷叶上红色的龙虾探着长须;花开的时候,老远就能闻到清香。我的莲藕,我的龙虾,生长在长江和黄河的混合水里的,藕一斤1.5元,龙虾一斤25元。我们已经盈利了100万元!”

“荷花开的时候,您再来看看,那个一片荷塘,那个一片荷花,那个好看呀!”崔洪卫一边“那个”着,一边双臂展开大幅度地比划着,脸笑成一朵大荷花。

记者相信他的描述,大片的荷塘,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时候,那荷花,分明就是万里长江、九曲黄河,用不屈的泪水,洗去千万年艰难困苦的尘垢,绽开的一张张幸福的农民笑脸。

德州城乡融合好,“为有源头活水来”。实力雄厚的山东土地发展集团,在德州大显身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项目:

——平原街道的“近郊城镇化模式”;

——夏津平安湖小镇的“集聚提升模式”:

——平原张官店的“田园农旅模式”;

——齐河中华泉城饮食文化小镇的“主题特色小镇模式”。

土地发展集团董事长展宝卫说:“集团公司成立乡村振兴集团、城乡融合发展集团,搭建资源平台,带动更多资源要素进入农业农村,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有机统合,推动农业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有机整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契合,形成更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记者来到武城县采访。2016年8月,武城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实施产城融合推进就地城镇化试点县。

武城县委书记张磊说:“我们把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作为基本路径,努力推进,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就业路和致富路,就地就近享受城市般的生活和服务。”

武城鲁权屯镇作为新能源空调产业聚集地,除吸纳本镇5万多人口就业外,还吸引了河北省故城县等周边务工人员1.5万人。

在鲁权屯镇采访完回县城的时候,正是下班高峰期,车一辆接一辆,道路如线,车如珍珠,串成闪耀的项链,挂在了城乡融合的脖子上。

产业与城市,是两个既有明显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概念。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产城融合模式,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产城融合业态,自然是工业、商业、住宅等融合发展。在这里,人们既是劳动者,又是消费者,既为产业添砖,也为消费加瓦,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尽显活力。

乐陵市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加速城镇配套发展,以达到产业、城镇、人之间持续良性互动。

在铁营镇,记者看到他们在加快智慧化工园区建设。目前,园区已拥有化工生产企业25家,2019年实现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2亿元。

“城无产不兴,产无城不立。”乐陵市将铁营镇和乐陵化工产业园实行一体化管理,并把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放到县域和镇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进行科学规划,突出镇园一体化,追求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产业不发展,人口不聚集,就不能叫产城相融。为此,铁营镇在产业园区西3公里处,规划打造2.3平方公里的绿色循环特色小镇,规划可容纳人口规模3万人,计划安置群众2万人、企业职工1万人。

乡村振兴融合化需要城乡融合,需要在各领域实现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德州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德城区、陵城区、禹城市、临邑县、平原县、武城县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德州在城乡融合中,不断探索农村社区建设。

乡村与城市有诸多差距,而尤为突出的是享受公共服务的差距。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

德州怎么做?

经验来自实践,创新来自群众。

德州市委、市政府总结来自基层的探索,分析来自群众的实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德州确立了“城乡一体、两区同建、四化(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思路。

“两区同建”者何?

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相互配套之谓也。

“两区同建”,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统筹安排,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转变,农民居住在社区,上班在园区,亦工亦农,离土不离乡,就地城镇化,大批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这为传统农业大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德州市市长杨洪涛说:“我们‘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真正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为农民办实事,其实也没什么复杂的,只要实心、实干,而不是与民争利,要真正、彻底、全面做到“以百姓心为心”!

记者来到禹城市,大禹在此治水成功,导河入海。市委书记滕海强说:“治水须顺水性,执政要顺民心。大禹改‘堵’为‘疏’的治水给我们启示,对老百姓不能简单粗暴地‘堵’,要顺应民意,善于去‘疏’。”

德州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积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走在德州,看着变化,心中暖暖的,有种融化的感觉。

这里是“化”了。城市社区服务理念在乡土上化合。

——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

这里融通了。

——通水、通电、通暖、通气、通柏油路、通电讯、通宽带网、通有线电视。

这里大有了。

——有幼儿园、小学、敬老院,有卫生室、警务室、超市,有中心广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与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县审批服务大厅联网,对农民证照审领、就业、社保等所有公共服务实行一站式办理,将各类便民服务下沉到了社区。

目前,德州市已建成的新型农村社区中,有60%全部实现“五化八通八有”。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就是德州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初衷和结果。以前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设施最多到达乡一级,他们把它延伸到社区了;以前农民办个证照,开个证明,找个就业岗位,领个养老金,报销个医疗费……都要跑到乡政府机关去办,现在不用出村就办好了。

早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作出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部署。一些城市郊区的农村,外来人口超过了村庄原住民,他们同样应当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因此,在农村实行社区化的服务与管理,已是形势发展之必然。

德州钱从哪里来?

钱从“合”处来。

德州真的悟透了合道。

整合政策性扶持资金。包括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改路、改水、改电、改气、改厨、改圈、改厕“七改”等涉农资金捆绑使用。

整合土地整治资金。将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统筹用于“两区同建”。

整合社会资金。采取商业开发、企业和社区联建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运用市场手段引进社会资金。2019年,德州市政府与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五年内在德州市辖区范围内投资800亿元,实施一批乡村振兴项目。

在为民上,德州政府是舍得花钱的。2014年—2020年3月,各级财政投入96.5亿元,主要用于农村“两区同建”。

经济有价,人心无价。什么是“一本万利” ,以人为本,以民为根,以人民为根本,用有限的资金赢得无限的人民群众拥护,是最好的“一本万利”。对于执政为民来说,最大的效益是人民满意。“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顺应民意,温暖民心,是永远的为政之道。

德州努力让农村人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在禹城莒镇莒东社区,70岁的张庆伦,家有两层小楼,208平方米,老人家高兴地说:“以前总羡慕城里人做饭不用柴,取暖不点炉,家里就能洗热水澡,没想到如今咱也过上了这样的好日子。”

走在莒东社区平整干净的路上,遇到66岁的李桂华,他有些得意地说:“不是奔小康,俺现在就是小康!”

在平原县桃园街道的西杨社区,记者走进孙桂英的家里,老人88岁,身体硬朗,3个儿子,两个女儿。

记者问:“老大娘,您乐意住这吗?”

话音未落,老人哭起来了。

她住这不习惯?

老人哭什么?

她擦了把泪说:“住这冬天暖和的,夏天来大雨也不担心屋漏了……日子忒好了,唉,要是老头子活着,多好!唉,他没这福分!”

记者触景生情: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不能再把住土坯房、烧火炕、烤火炉作为农村的天然和必然了,难道农民就不可以干一天农活收工后,回家洗个热水澡、换上干净衣服,到社区参加文艺活动吗?难道现代化的设施和公共服务就不该让农民共享?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搞社区要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早在西周末年,史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不同成分和因素和合相杂才能生长、发展万物,如香甜可口的佳肴是“和五味”,悦耳动听的音乐是“和六律”,在“和而不同”中多元融合。

德州不搞“一刀切”,追求丰富而和谐,多样而统一。

他们有一村一社区、多村一社区等多种形式。

乐陵市借助“多村一社区”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根据自然地理、民风民俗等客观条件,成立社区。在现有村庄布局不变的情况下,将1043个行政村整合为128个社区,覆盖全市53万农村人口,每个社区成立一个服务中心,由下沉的街道干部和村干部,共同行使职能,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便民服务,及时排查和调解群众矛盾纠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逐步实现“社情民意无遗漏、为民服务无缝隙、社区管理无盲点”的目标。

记者来到位于乐陵市东南部的花园镇,采访了房家社区。房家、前刘、后刘、彭家、翟家、王家、刘木匠等7个村,组成分散居住型的基层农村社区,这些村原来属于一个管区,有历史基础。

德州在城乡融合发展上,肯下大功夫。他们努力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记者在齐河县,了解到他们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覆盖。

——近3年建设村级公路403公里,形成了贯穿县乡村三级的大交通网,大力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

——推动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重点抓好城乡供水一体化,让农民喝上了同源、同质、同网的放心水。

德州重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

他们努力追求者有三:

——一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者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

——三者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这就是德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目标。

融合化,雨露滋润,使德州的乡村振兴生机勃发。全国的乡村振兴呢?那是“春风十万里,十万好消息”!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一千多个日夜,中华大地,响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雄壮旋律。

2020年10月18日,星期天,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记者来到齐河县,走进山东鼎泰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里,蓝天,白云;这里,秋风轻抚着挂在树上的爱宕梨,一树树的柿子闪着金光,喜鹊欢快地叫着。

鼎泰沣是一个大型田园综合体,总经理孙京梅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殊荣。

鼎泰沣公司的办公大楼前,割下的豆棵晾晒一地,金灿灿的玉米大片地铺展开去。在这忙碌的员工,都是附近村的农民,以妇女为主,围着黄的、白的、蓝的头巾,干得都很带劲。

18日是个星期天,从济南,从齐河,来了不少休闲旅游的。

孙京梅是个热情、有感召力的人,她招呼大家:“今天,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3周年的日子,咱们在这希望的田野上,唱支歌欢庆一下吧。”

“那就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吧!”城里来的、农村里的,围拢起来,工农融合,放声歌唱——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鸟语,歌声,阳光,秋风,难忘的日子,幸福的时光。

工农在生态园林里手拉手地歌唱,这分明就是城乡融合的诗意组合。

在这工农大联欢中,城市来的人唱得好,发挥了领唱作用。万物一理,在城乡融合的大合唱中,城市要发挥领唱作用,以城带乡,城乡互动。

记者旁白:互赖互补,互促互进,互融互通,畅通循环,周行不殆,城乡共生共存,城乡共建共赢,让城乡融合歌声嘹亮,让城乡融合道路宽广,让城乡融合阳光明媚,努力谱写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灿烂篇章。

产业聚合

走出禹城市辛寨镇梁河社区,一会就转到另一个天地:粮食区、蔬菜区、果园区、加工园区、创新创业区……产业布局,分分明明,林林总总。

他们与英潮集团合作,打造了辣椒种植基地。夕阳将柔和之光洒到一丛丛辣椒上,在绿色叶子的掩映中,青的,红的,紫的辣椒,摇曳在微风里,仿佛小巧的乐器似的,在怡然地合奏着“乡村振兴之曲”。

宽广的大道,把绿地一分为二。梁河社区的居民庞雪芹,下班后,悠然地散着步。她告诉记者:“家里的六七亩地流转出去了,在社区门口的禹城市润林电子厂打工,月工资2000多元,小日子不错。”话语里透着自得。

这样就近布局好!

具有世界眼光很重要。要鼓励农村二三产业向小城镇和加工园区集中。为什么?这是经济规律。到国外发达的地方一看,农产品加工多在小城镇。

在城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务成本、土地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生态环境成本等等太高。

农村剩余劳动力主体是“4050”,其中家庭妇女还特别多。这些人就近到企业找份工作,还方便照顾老人、孩子,如果还有点地,也可插空看护着。这样,他们可以两头兼顾。

农村产业应当是多元的,不能认为农村就是搞一产的,要打破传统思维和产业格局,鼓励农村发展二三产业,那么载体就是产业园区。

德州市副市长董绍辉说:“要通过三产融合,发展一批以农业为根基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农业价值链,开辟农民就业新岗位,实现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乡村振兴融合化需要产业聚合。德州因势利导,建立园区,产业聚集,融合发展。这是道法自然——仰观星空,众星群辰,光芒互照;俯察大地,百川千峰,山河相映。

他们坚持产业优先,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每个乡镇规划建设1处主导产业园和若干处特色产业园。

这里有农业园区,有商贸园区,有工业园区,有科技园区……异彩纷呈,琳琅满目。

布局区域化、产业园区化、企业集群化、产品品牌化,已成为德州农村经济发展的明显趋势。

德州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禹城成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融合生辉;庆云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溢彩。

投资45亿元的伦镇三产融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打包建设10个项目,各个项目相互关联、共赢发展,展示出和谐管理的效能。

和谐管理是在天、地、人、物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以及废弃物利用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不归管理,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圆转的回归管理。

记者参观了伦镇东君万头奶牛牧场,东君乳业的王振顺作了介绍:“我们公司是山东省最大规模的全产业链乳制品生产、销售企业。”

这里为解决牧场粪便污染,投资1.85亿元上资源化再利用项目,用牛粪串起循环产业链,变废为宝,打造从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牛粪发酵制沼发电、废渣废液返田等一体化发展的闭合式生态循环产业链,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跨二连三、三产融合。

牛粪看似废物,而循环利用则成宝贝。天地间本无废物,皆因不能识不会用而废之。沙漠望不尽,一粒眼难容,当领悟到一沙一世界,并研发大用之时,每一粒沙子都是黄金。

一个企业在这样三产融合,一个镇在那样三产融合。

杨安镇就是那样三产融合的典型。

杨安镇被誉为“中国调料第一镇”,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聚了213家调味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 。

在杨安镇采访,谈到这两年的变化,人们肯定着“融合队长”的作用。

还有 “融合队长”?

梁荣合,是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是省派乐陵市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他给市级说融合,给镇上说融合,给村里说融合;他说要二产带一产、二产促三产,产业融合;他说要三产融合带动城乡融合;他说生机在融合中产生,力量在融合中集聚……

融合,融合,梁荣合,一天到晚,“絮叨”融合,促进融合,荣合与融合,融为一体,合二为一。融合与荣合发音都一样,荣合队长,就喊成“融合队长”。

“融合队长”与服务队,跟杨安融合,共推产业融合工程。

作为我国最大的调味品加工基地,杨安镇对辣椒、大蒜等调味品的需求量非常大,但当地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服务队提出并推进调味品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建设,辣椒、大蒜种植已渐成规模——强调一产;2019年,投资4.5亿元,建设产业共享园,形成调味品产业集群隆起带——强大二产;搞会展,做品牌,打响“味都杨安”——强化三产。

杨安实现了三产融合发展,形成园村一体、产村融合的发展格局,新型城镇化展开了亮眼的画面。

记者在德州看了很多园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德州建设工业园区,他们围绕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布局,产业集中度高,延链强链补链,各项目相互关联、相互支撑,产业在和合共融中走上高端化之路。

齐河华店镇规划建设了民营创业园,引进了新能源汽车等各类项目40多个,吸纳华中、华北等4个社区1.1万名群众在园区就业。

在陵城区糜镇,镇党委书记孙长亮告诉记者:“我们陵城开发区‘一区两园’中的糜镇工业园,吸纳高档家具、新型纤维等主导产业。目前,北控集团、中化集团等51家企业已落户园区,就业7000余人。

落后是可以改变的,乡村是可以富强的。思路一变天地宽,关键是发现优势,抓住机遇。

莒镇是远离县城的偏远乡镇,原来经济基础薄弱,乡镇财政差,农民收入低,人口外流严重。近年来,该乡镇瞄准济南北跨机遇,建设莒镇工贸园,主要发展机械加工、食品产业,两年时间引进项目86个,全部投产后,可实现税收4000万。

莒镇党委书记秦飞龙信心满满:“今年,借助济聊高速增设出入口机遇,再规划建设千亩高质量项目集聚区。”

长期“潜龙勿用”的穷镇,靠产业聚合的拉动而“飞龙在天”,一举成为禹城对接济南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吸引企业,需要营造环境。在伦镇创新创业园,记者采访了正峰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记者问正峰副总史国:“为什么选择伦镇?”

史国说:“这里政策好,环境好,企业来入驻办手续快。”

正峰已经投资1800多万,职工80%是当地的,安置60多人就业。

在德州采访,或县城,或乡镇,或村庄,或园区,或企业,满眼融合观不尽,“千树万树梨花开”。

——农旅融合。

农旅融合正当时。据统计,2019年国内旅游总人次达60.06亿,其中乡村旅游30.9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一半以上。越来越多人出游的新选择是——“到乡村去”!

鼎泰沣公司的生态农业园里,聚合着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

星光因聚合而闪耀,产业因聚合而旺盛。

鼎泰沣农旅融合犹如水天一色,相映生辉。

春风是总指挥,花儿按照时令的节拍尽情表演,和合成春天交响乐。白色的玉兰开了,粉红的桃花开了,金黄的油菜花开了,紫色的二月兰开了……小沟边,小路边,不甘寂寞的野花也悄然开了,苦菜花、蒲公英、野枸杞都不负春光,共成春色。

这样的乐园,令游客乐此不疲。一年四季,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来到这里,各得其乐,笑声响在树林里,笑声荡在水花里,笑声融在鸟鸣里。

一个笑声,笑得格外响亮。园子的主人孙京梅来了,她的笑有穿透力、有召唤力,散漫在草丛里的牛羊、水塘里的鹅鸭,攀登到树上的猫,趴伏在地上的狗,像小孩子见了出门归来的妈妈似的,撒欢而来。

游客来这个园子里,体会雨泽顺时、果实丰饶的喜悦,感受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美好。

来此的学生们,捡树枝烧水,下水沟摸鱼,爬树,薅草,刨地瓜,拔萝卜……在这里体验。

有月的晚上,游客沉醉在园子里,流连忘返。掬一捧水,月映掌中;徘徊花丛,香满衣裳。

农旅融合,其乐融融。孙京梅的园子,成为全国AA级农业旅游示范园。

——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德州与河北接壤,有些县历史上就归过河北管辖,德州人的血液里流淌着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的融合。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德州人也不乏血性。

在武城,曾经的盐碱地难长庄稼,疯长贫穷,枯萎的是枝叶,这方人不死的心永远在跳动。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夜晚,在那个毁坏的只剩遗址的佛光寺,一尊土菩萨堆起,一片村民跪下,偷偷地祈祷。

偷着摸着,玻璃钢干了起来。真正为这一方“显灵”的,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使武城成为玻璃钢县。高质量发展的大潮澎湃,小微企业除了不合乎环保要求必须关停的,还有别的出路吗?

山东中威空调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义在卫运河畔走着,他肩头宽厚,脸庞方正,是个爱学习,爱思考的人。他讲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把企业文化提炼成“天道,孝道,师道”。忽然,一阵大风刮起,鸟群都急忙躲进河边的那排茂密的白榆树林。“背靠大树”这是天人之道,作为武城行业的大企业,应该做参天大树。

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上敢于先行先试的武城,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开创改革新天地。

“中威共享通风超级工厂”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共享工厂”就是把人力资源、土地厂房、资本、企业家、技术、信息、管理、品牌等利用率不足的、边际成本为零的优势要素,共享起来,组成新的产业优势,实现固定成本摊薄,变动成本降低,边际成本趋向零。

通过“共享工厂”模式下的厂房共享、设备共享、员工共享、品牌共享,传统的企业竞争关系成为合伙人关系,最终实现双赢。

一大批小微企业联手中威,众多合伙人相互独立而又链接,成为命运共同体,共享共融,聚集合力。

武城的大小融合,使分散向集中融合,竞争向合作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融合声声里,共享频频中。

集合喷发出几何效应!“中威超级工厂”的出现,让当地空调产业实现了三个转型发展:

——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

——从制造型向智造型发展。

这种资源共享,融合发展,不是一个孤立的企业振兴,不是一个孤立的村振兴,推动的是一个区域的整体振兴,这种振兴是共振同兴。

共享理念在德州大行其道。宁津县规划建设了5个绿动能共享园区,引导小微企业进区入园,全部建成后可入驻1000多家小微企业,吸纳1.5万剩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

德州乡村振兴融合化是普化,结合地域优势和农业农村现状特色,积极探索产城融合、农业内部融合、产业延伸融合、功能拓展融合、新技术渗透融合、复合型融合等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不断推进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在德州的一系列融合中,与数字融合,就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已经无处不芬芳,无时不娇娆。在这里,举一根自拍杆,拿一部手机,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民们的“新农具”。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融合应用,渐入寻常百姓家。专家说,云计算是新型生产力,大数据是新型生产资料,人工智能是新型生产工具,区块链是新型生产关系。

我们这个民族觉醒得早,商汤铭盘就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把日新看得特别重要,“日新之谓盛德”。如果以前,“日新”是个期望,“日新月异”更多的是用于形容;那么现在,数字广大,无所不至,数字世界正以日新月异、目不暇接、充满无限可能的姿态,向我们走来。

2019年,全国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交易额已达34.81万亿元。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德州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推动乡村振兴融合化,新业态,新模式,新聚合,新生不已。临邑成为全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县。

如果说农业时代,最活跃要素是土地;如果说工业时代,最活跃要素是资本;那么,数字时代,最活跃要素是数据。

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在德州,实体经济数字化渐成浪潮,“上云用数赋智”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采访完庆云,“作别西天的云彩”,却难忘另一块“云”。

何谓庆云?“和气普应,庆云兴焉”。《辞海》:“庆云,一种彩云,古人迷信以为祥瑞之气。”《汉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庆云。”

当来无踪去无影的“云”,与现实须臾不可离的时候,这“云”——是云非云,非云是云,是名为云。

庆云的“云”——

“云”可“云”,非常“云”!

庆云县委书记王晓东对记者说:“我们立足自己的特色产业和电商基础,以培育新电商新零售为经济增长切入点,积极探索‘网红直播经济’,培育壮大本土网红队伍,使‘直播带货’成为增强县域经济活力的有力推手。”

庆云重视培训,优化网络直播“云课堂”,打造庆云自己的智能云仓。以三农服务中心为载体,规划改造建设5000平方米的网红创业孵化基地。吸引和集聚国内优质直播机构入驻。

庆云的“云”,是祥云,2020年1-5月份,庆云全县新增电商活跃主体500余家,培育发掘网络直播达人200余人,实现电商网络零售额5.83亿元。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这些变化,在庆云农村已经越来越常见。

“庆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庆云的“云”,云蒸霞蔚,他们使电商直播与商贸物流、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工业制造等多业态高效融合、互联互动。庆云的“云”,风起“云”涌,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全县电商交易额跨越了20亿元。

庆云,“云”人越来越多,庆云如云。

苗建华夜观天象,看到月亮旁,一块彩云仿佛在向他飘动,这是祥瑞之兆,“红‘云’当头,我要做‘云’!”

家人坚决反对:“你不是红‘云’当头,放着实体店不好好开,是晕头!”

“人‘云’我为什么不能‘云’!”苗建华狠狠地往地上跺了两脚,关了两店,把脖子一梗,“我就是要人‘云’亦‘云’!”

苗建华第一次直播,是去农村直播卖冬枣,硬着头皮说,硬着头皮卖,就是尬聊,一场直播下来直播间就几个人,更别提收益。

苗建华不是红“云”当头,是当头一棒。

他觉着太拙嘴笨舌,要苦练,一个人走在路上,也夸张地活动着双唇,高频弹动舌头,嘴角冒着白沫,路人瞥一眼,以为疯子走来,就躲得远点。他却目不斜视,只管操练,发狠非要练到巧舌如簧不可!

200人、300人、500人……苗建华直播间的人数逐渐增多,单场直播交易额可达上万元。目前,苗建华的粉丝已经达到8万人。

苗建华主要销售彩妆、日化等产品,去年两个月的时间实现交易额20余万元。他攥着拳头,往头顶一举,从丹田里回荡上一个响亮的声音:“我今年交易额要达到500万元!”

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确实在惠及农民,动动手指,划划手机,就能卖产品。

德州善融,在农业中融入工业、旅游、康养等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融合。这里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在德州市意利特电子有限公司,刘加仓村的刘俊英对记者说:“我们家6口人,父母、两个孩子、我们小两口。我在这当工人,每月3000多元;丈夫是农民,种着家里17亩地。俺这是‘工农联盟’,收入有保证!”

禹城由于坚持抓产业、抓园区、抓就业,群众收入持续增长,近3年居民储蓄增长55%。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叮嘱随行的地方领导:“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德州一直在千方百计抓农民增收。

李猛表示:“德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诲,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记者旁白:“合则强,孤则弱”,园区成为产业聚合的重要平台, 由单个项目落地,变为招引产业集群,“组团式”发展大展风采,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实现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土地整合

跨上时光的骏马,穿越古今,马蹄声声,声声叩击土地,土地发出历史最悠久、最震撼的回响。

土地至关重要!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从土地改革始。

管子曰:“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管仲在“均田分力”基础上推行“相地而衰征”的级差地租政策,使农民大幅增收,齐国由此“粟如积山”,增加了赋税收入。这一农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从而开启了由奴隶制大踏步走向封建制的大一统进程。

我们党更加重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建党初期就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

大家熟知的“打土豪、分田地”,使我们党赢得了亿万农民的支持,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

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部土地史也是一部中国发展史。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在此前提下,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

这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

德州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在这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大时代,农业经营主体小而散,显然难以适应。

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然而,统一服务这一层一直是短腿。

平原县拥有耕地总面积104万亩,他们看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问题:

——形不成规模效应,难以直接对接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商超、餐饮企业等,致使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产品销售价格低。

——早种晚种不可控,施用化肥农药品牌不一样、用量大小不一样, 生产难以监管到每家每户,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彻底保障。

平原县面对现实,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全面完成确权颁证基础上,放活整合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在禹城市,他们向记者讲了曾经面临的问题:

——在土地种植上,人均不足1.8亩地,广阔田野被分割成小块,机械化作业受到约束,农业种植的收益很低,一亩地一年纯收入比不上在外一星期的打工收入,“80后”不想种地、“90后”不懂种地、“00后”不问种地。

——在人员结构上,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现象严重,有人戏称留守人员为“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

禹城市针对问题,集约土地,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在这过程当中,有不同意的怎么办?

把选择权交给农民,始终以农民愿望和诉求为依归。

在齐河,中国驿是一个很大的综合开发项目。记者看到,粉红色的格桑花,金黄色的向日葵,紫色的马鞭草,池,桥,古街……在一派人造景观中,有一家自然的农家院落,叫记者眼睛一亮。

“这家是刘王村的,祖孙三代住这里,不愿搬走,就留了下来。”山东鲁坤齐晏文旅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玉海对记者说。

顺应民意,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是必须的!

记者行走在德州,看到玉米长势很好,绿绿的叶子那么舒展,在风中轻轻飘动着,飒爽中透着一个产粮大市的自豪。

据统计,我国种地农民的年龄平均在50岁左右,其中超过60岁的农民占比约为24%。农民老龄化问题突出,在城镇化加速推进中,种地是个全新挑战。

看德州如何破解农业难题。

“谁来种地”?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力。

——以供销社为依托,建设具有土地托管、智能配肥、农机作业、粮食烘干、庄稼医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为农服务中心。2020年7月份农业托管服务面积达170多万亩。建设以农技推广为基础、集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建立农技推广服务机构220个,主推技术入户率达95%以上。

——交通、科技、商贸、邮政、农机、植保、供销等经济职能部门和国有企业,建立了一大批面向“三农”的基础服务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发展专业性服务公司,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德州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5%。在齐河县,记者了解到,齐立新农业服务公司拥有直升机、无人机、联合收割机等大中型机械设备496台(套),服务作业覆盖河北、河南、江苏等多个省市。

“怎样种地”?

——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县、乡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引导开展土地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流转方式,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378万亩,占农户承包地面积的46%,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总面积达208万亩。

——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创新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在粮食生产耕播、植保、收获三大主要环节,探索涵盖了“代旋耕、代机播、代田间管理、代病虫害防治、代收割、代烘干、代销售、代储藏”等内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记者:“农户省事了?”

德州市委农办副主任张连臣:“太省事了,‘三指’就行!”

“什么叫‘三指’?”

“‘三指’就是在播种、打药、收割等关键环节,农户指明自家地块,就会有专业的农业服务机构来完成操作。”

土地托管后,农民仍然是土地主人,种什么由农民说了算,它不触及土地承包关系,而且有利于技术推广,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分散市场风险,可谓一举多得。

“怎样种好地”?

——加强路、林、水、电、渠、闸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创建37个、268万亩省级粮食高产方田,其中10万亩以上的11个,最大方田单体面积达30万亩。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方田内“耕、播、管、收”全程统一标准化服务率达100%。

——实施农村信息入户工程,手机一点,涉农信息全有,还可视频连接专家教授面授技艺。

——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全市民营农业科研机构培育国审品种13个、省审品种52个,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

德州真的把事做好了!

2019年9月,全国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推进工作现场会在齐河县召开。

德州真的把地种好了!

到2019年,全市粮食生产已连续16年丰产丰收。粮食总产一直保持100亿斤以上水平。

德州种地,良种给力。

临邑县富民家庭农场与山东良星种业、法国罗盖特公司合作,带动发展良种繁育专业村6个,良种繁育面积达8000余亩。

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全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中国粮,要用中国种。刘俊升一直为之尽心,山东良星种业一直在为之尽力。

在宁津,走进良星总部,公司董事长兼山东良星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刘俊升把记者引领到玉米试验田,“看我的玉米棒子长得多么棒!”是很棒,满地的玉米,挺拔着腰板,举着丰硕的作品,展示着农业与科技融合的无限风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指出:“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总书记的指示给我们增添了信心!”刘俊升说,“我们要搞好种业,为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5年来,我国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

在一楼展室,感受着良星——良心之星、良种之星星光闪闪:

良星生产经营的品种都是自己研发,全部是自主知识产权;国审良星99小麦新品种是全国第一个由民企育成的国家标准对照品种;国审良星66小麦新品种全国第一个在三个不同生态区审定推广的小麦品种,也是二十世纪后全国第一个双国审的小麦品种;良星系列小麦种子在全国小麦种市场的占有率排前三位。

刘俊升用身心融合、用汗水和心血融合,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展开农业与科技融合的翅膀,飞向一个又一个高度。

良星立足宁津,放眼世界。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背景下,在国外种企踊跃进军我国的态势下,刘俊升有着强烈的危机感,良星系列小麦、玉米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3亿多亩,他丝毫没为此沾沾自喜。

刘俊升是清醒的!

一个人清醒才有希望,一个地方清醒才有希望。

德州是清醒的!

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要做,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不是孤岛凸起,是与城镇化相适应的振兴,是与区域化相适应的振兴,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振兴,是各种要素聚合在一起的振兴。

为此,德州用好改革“强引擎”,努力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以禹城市为例,他们深入推进全省唯一的国家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三项改革,在全国创出禹城样板,22条先进做法被《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吸收采纳。

武城改革,敢做善为:

——在全国首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移备案制度,对在县域内城镇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发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移备案证书》,保障其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以及这“三权”的合法继承权不变。户口或落到城镇,或迁回原村来去自由、进退有路。

——办好“一证”,为规范流转土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出具“一书”,建立农地经营权价值评估机制,为农业经营主体出具《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认定书》;建立“一池”,在全国首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项目池”承接机制; 用好“一网”,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信息共享系统。

——搭建“政融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包含财政、金融、企业和农户三个模块,向涉农经营主体提供从财政金融政策宣传到金融产品服务、再到农户与金融机构对接“一站式”服务;建立财政引导体系,即通过设立5000万元的政府引导资金、以及做活“以地生财”文章等措施,引导金融资本流向龙头企业、农业农村。“武城经验”在山东省财政厅《财政金融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动态》刊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从哪里入手?

德州的做法是,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德州市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清产核资和作股量化到人,组建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探索了新型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这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德州合乎趋势!

土地规模经营,路径和方式是多样化的,德州最突出的是两个特点:

——一是通过土地入股实现规模化;

——二是通过土地托管实现规模化。

在这些当中,最闪光的是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德州生动地诠释了“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

德州在推动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上,把保障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在经营方式上,以合作社直接经营为主,由“两委”干部、社员代表选举产生的种植能手经营管理。

在运行机制上,由乡镇建设“为农服务中心”对合作社实行耕、种、收、烘干及化肥、农药、植保等统一服务。

中秋时节,在陵城的电线上,看到数以万计的燕子,“唧唧”叫着,互联互应,平时分散、弱小的燕子,要战略转移,飞向温暖,就汇集起来,共奔前程。

人更有智慧,懂得越弱小、越分散,越需要集中,越需要联合。

陵城区有930个社区(村),村庄多、小、散的大瓶颈,制约着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侯家村眼瞅20余亩闲散土地,仅靠这承包租金,瞅烂眼也瞅不来村集体经济壮大的聚宝盆,腿沉脚重,连那3万元的“门槛”也迈不过。

陵城区鼓励先进村与相邻的集体经济薄弱村、规模较小的村成立区域党建联合体,以先进带后进,用强村帮弱村,以组织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三里河村,2017年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形式创办祥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来。临齐街道推动三里河村与周边村庄合作,规模化种植韭菜和辣椒,由祥程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收益归各村。

联合起来力量大,小村需要大联合。邻近三里河的侯家村,与其他15个经济薄弱村一起加盟,“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释放出温暖的联合之光。

资源有效整合,组织互联共建,陵城区先后发展各类型联合体34个,覆盖村庄317个,可实现集体增收2000余万元,全区所有村庄集体经济将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

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深层意义在于:农业增值收益由成员共享,可以与龙头企业平等谈判,加工增值部分必须惠及农户。

德州234家合作社主动对接78家“农字号”龙头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订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二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重构流通链。

陵城区安排记者参观了智慧农业大棚项目,德州财金智慧农业投资建设,投资4.73亿元,是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文洛式智能玻璃温室。

这里利用荷兰开发的独特物联网技术,实现全过程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

熊蜂飞来飞去,沾花惹粉,乐在其中。这里采用熊蜂自然授粉, 产量可增加10%以上,番茄汁水浓郁、籽粒饱满,风味更佳。

这个项目为当地农民提供300-500个就业岗位,土地流转每年1500元/亩,周边农民进入农业工厂,每月可收入3500-4500元。

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居住,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时势造就,环境催生——

德州发展家庭农场4100多家,其中省级示范农场29家。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100多万户,带动农户增收167亿元。

有了土地整合的机缘,多了种粮大户,多了种粮能手。

禹城市东于村的村民张学斌,48岁,家有6口人。他流转了230多亩地,收割机、旋耕车、打药车,一一装备起来。管理着这些地,不仅不用雇人,他还对外服务。

记者问:“一年能挣多少钱?”

张学斌谦虚地说:“十四五万吧。”

这就超过了进城务工收入,稳定了就业,稳定了产业。一些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过度,将是必然趋势。

德州市委副书记张传忠说:“我们发展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有效带动小农户发展,走共同富裕道路!”

记者在夏津县郑保屯镇采访共同富裕的时候,路经运河,夕阳映水,河近处的田野上,在秋风中,还有几个农民在忙活。

运河南北交通,古今交融,交而后通,通而后融,融而后合,如此融合。由这条通道,想到德州乡村振兴融合化,其贵在通:

——制约机制打通,要素流动畅通,城乡关系融通,上下左右贯通,整体环节联通。

一通百通,通到北京,听到家乡政策好,孙京梅回到齐河大发展。

甩出3000万,创办鼎泰沣,2010年的刘桥乡洪流村,响了一声雷。

这声雷在丈夫的心里,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他气得摔烂了遥控器:“我们北京的企业好好的,你跑回干农业,疯了!早晚你累死在地里!!”

快50的人了,“疯”在地里,从小就喜欢唱的孙京梅,哼唱着歌,在希望的田野上,“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一地的小土豆,她看着,像金豆豆、银豆豆。

送到北京,不要,“别看长得小,品相不好看,有机的,好吃!”——不要。送到济南,不要。送到齐河,不要。

有来要的!

——包地钱。

限期不交,不再续包。

向亲朋借,不给;向银行贷,不给……

丈夫,不给:“就当3000万扔了,你快回来,老实地唱你的‘我爱北京天安门’!”

“我做了半辈子生意没赔过钱,非干下去不可!”

“你是撞了南墙不回头!”

“我就要把南墙撞个洞,钻过去!”

决心很坚硬,没钱很柔软。她到处低三下四借钱。

在华店中学,孙京梅有个同学,老公在银行工作,她托同学贷款。这个学校的老师,吃过她送来的有机土豆,都觉着好吃,知道她到处给敬老院、给学校送土豆,知道她是好人,老师们被她的精神感动,一个个地在集工资钱……

当凑了56万元的存折,递到孙京梅手里的时候,这个倔强的、能说会道的女子,泪嘀嗒到捧着存折的双手上,一句话说不出来……

孙京梅坚持着,在坚持中走出了生态农业的灿烂,走出了绿色发展的光明!

乡村振兴不是敲锣打鼓敲打来的,不是轻轻松松轻松来的,是奋斗来的,是艰苦奋斗来的!

记者旁白:百花吐艳,荟萃出春天的绚丽;百川归海,汇合出汪洋的浩瀚。集聚起来有力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解决了困扰难题,提高了土地效能,凸显出集约优势,跳动着时代脉搏。

人才汇合

同不少地方一样,德州的村庄也存在“空心化”现象,一半的人外出务工,有的村“空心化”程度达到60%。

记者在平原县桃源街道采访,贾庄村的贾文海书记说:“一个胡同见不到人,有事找人都不好找。”

村子冷清,人气不足,缺乏发展活力,要素能动性无法发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割裂,人困在地上,地受制于个人的劳动能力,而资金缺乏杠杆撬动的支撑点,三者相互制约又相互游离,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如此这般,如何是好?

人才汇合起来,人心凝合起来,要素整合起来,力量综合起来!

乡村振兴融合化人才土壤要优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全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阳光普照,万物生长;全面教育,普惠农民。德州重视整体提高农民素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都是人才。

制定《德州市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畅达人才、智力、技术通道。

德州引进农业高端领军人才23人、“三支一扶”大学生1841人。推荐农业科技领域人才申报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认定凯盛浩丰等14家单位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

实施“三回”工程,面向农村自主创业农民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6笔共4394万元、面向返乡农民工发放982笔共11562万元。

乡村振兴,乡镇党委书记作用不可小觑。到乐陵花园镇采访,认识了镇党委书记周强。周强,人如其名,个性刚强,人很要强。

一上任,面对的是13个软弱涣散村,占到全镇的1/5——这还了得!没个好环境,怎么叫人返乡干事,谁愿回来蹚浑水!

周强决策,桌子一拍,吼出一字。

“换!”——周强铁心

一个老支书,长期不作为,村里的灯泡坏了都懒得换,村庄暗淡淡,村民心寒寒。“换”,不换灯泡,换人,要让村庄亮起来,要让村民心里亮起来。

“打!”——周强铁胆

有个村土地、宗族矛盾突出,曾发生械斗并拘留十余人。侵占土地235亩——“打”,扫黑除恶!

“查!””——周强“铁腕”

有个村干部谎称个人为集体垫付数万元。“查”,让镇纪委马上介入,不仅查清其未垫付,还查出其在职期间的经济问题。

周强敢碰硬,又有柔肠。为请能人回村发展,北京,天津,济南,一趟又一趟地跑。历史上有“三顾茅庐”,他是“五顾”不行,“六顾”又去。关家村的关洪军书记说:“周书记就像火炉,半年时间,把我烤软了,暖活回来。”

记者在房家村党群服务中心,与返乡的部分企业家进行了座谈。

在北京做连锁餐饮的李方勇,回恭敬礼村任村主任;在北京搞装修公司的刘明庆回刘庙村任生产领导小组组长;在北京办家具厂的关洪军,回关家村任生产领导小组组长;在天津有建筑装饰企业的宋建友,回小宋村任党支部书记;在天津干针织厂的赵希军,回杜店村任村主任;企业在山东淄博的房富民,回房家村任党支部书记。

这座谈会就是故事会,每个人都有在外创业的感人事迹,每个人都有回村发展的动人情节。他们回村后,都为村庄带来变化。

“花园镇现象”,得益于乐陵市探索实施的“雁归工程”。

乐陵形成了“能人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良好局面。目前,共有千余名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其中74人进入村“两委”班子,38人担任村“两委”主职干部。

乐陵市委书记樊廷雷介绍了经验:“搭建平台、拓宽渠道,确保‘引得回’;优化政策、强化激励,确保‘留得住’;健全机制、提升能力,确保‘有作为’。”

——能人返乡显身手。

深秋时节,记者采访了在瑞士留过学,回老家乐陵铁营镇创业的孟凡佳,他是孟氏集团的董事长,青年企业家。大棚里养蚂蚱,方塘中养虾。在北方的野外,“秋后的蚂蚱,蹦不几天”;在这大棚里,可养到10月底。记者一走进大棚,蚂蚱们纷纷扬扬。这棚里蚂蚱飞“蝗”腾达,那塘中一片“虾”开心。3200个大棚,一个棚中6万只蚂蚱,这些东亚飞蝗要是一起放飞,那可是遮天蔽日的阵势。

在临邑县兴隆镇祁家村采访了杨金刚,1982年的人,从19岁闯北京,他的北京皇侍国际保安公司,拥有1400多名员工。他回村创办山东凡霸农业发展公司。他天天练健美,劲健的肌肉块凸显着,名副其实,一身金刚,言语间,对自己的农业产业的信心也像他的肌肉似的暴突着。

种的无花果收成很好,1亩能有8000多元利润。

山东平邑县是中国金银花之乡,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杨金刚引种40亩,长势很好。花虽小巧,名却富贵,有金有银,清热解毒,常用药材。藤蔓缠绕,绿叶茂密,花开时节,弥漫香气,两条花蕊探出,如鸳鸯相依,于是金银花还有个浪漫的名字——鸳鸯藤。

采花时用人很多,1斤鲜花人工费5元,能给不少老人、妇女提供挣钱机会。

凡霸公司的金银花,每亩能盈利1万元。

杨金刚又是北京,又是临邑,两头跑,有时忙得上火,他抓上一把金银花,泡水喝,去火。

——辞职为农情深深

刘中华,异想天开!

1981年的人,从小在庆云长大,大学毕业后入职国有大型企业,年薪20多万,日子过得阳光进家、春风入户。

辞职,种铁皮石斛!

同事,真意想不到!

原本“半亩方塘一鉴开”,生活惬意得“天光云影共徘徊”。却大转弯,“一石激起千重浪”。

素有“药中黄金”美称的铁皮石斛,是我国最珍贵的中药材之一,被尊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

明明知道,这“药界大熊猫”,野生的多长在云南、广西、浙江一带的深山老林,自然繁殖能力差、生长缓慢,已被国家列入二级保护植物禁止采摘。刘中华却“一意孤行”,在尚堂镇成立山东沃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出石破天惊的“石斛宣言”:“要让石斛‘嫁到’北方,实现规模化人工种植!”

2012年,刘中华夫妇自投资金2500万,朋友、亲戚投入1000多万,满怀着对农业的热情和憧憬,大张旗鼓干起来。

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严格,温度的高低、湿度的大小等因素,都能决定它的生灭。

自个坚定:“南斛北种!”

人家表示:“痴人说梦!”

石斛——原本生南国,悄立悬崖缝,且闻溪水流,又得日月精。

种植这里,如此高纬度,石斛不肯屈就,以死抗争。

失败接踵而至,原来锦上添花的,现在雪上加霜,亲朋纷纷要把资金抽回……

总经理刘中华,几个月的时间,体重下降20多斤,头发掉了三分之一。

她有着发展高科技特色农业的梦想,“为伊消得人憔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柔弱女子”刘中华,为让老百姓通过科技致富,“衣带渐宽终不悔”。 她近乎执拗地坚持着。

庆云县里了解情况后,书记现场办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刘中华的热心,暖化了石斛的“铁皮”。实现了南斛北种的历史性突破。

研发、组培、工厂化育苗、种植、加工、贸易,8年时间,沃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江北地区最大的铁皮石斛培育和种植基地。刘中华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带动了当地的药材种植,精准脱贫400余人,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尚堂石斛小镇,成为全国重点镇。

记者采访时,刘中华在展厅里,介绍沃森培植的观赏铁皮石斛,花期长,花状如蝴蝶,黄的、白的、红的……鲜艳夺目。她自己刚荣获“山东省最美乡村女致富带头人”称号,她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的人生之花,不正像美丽的石斛花!

——大学生农村忙创业。

在夏津县,顺着一条土路,走进一大片杨树林,杨树粗壮、高大。走到中间有点空场的地方,我们站住,一旁还有两棵古老的桑树。质朴的寇超,弯下腰,轻轻地、慢慢地扒着松软的柴草,像怕惊动了熟睡的孩子似的。里边初长成的蘑菇,萌哒哒的样子,憨态可爱。

寇超,青岛大学毕业后,加入公司,“蘑菇”起来。

公司的创业团队,是6名平均年龄28岁的外地大学生,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1名、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3名、山东农业大学本科生2名,6名成员均是菌物资源与利用方向毕业生。

夏津10多万亩的杨树林,很适合发展食用菌林下经济;万亩古桑树群,特殊的桑黄可对药用菌的研究得天独厚。让他们怦然心动的,更有这里的各项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他们带着梦想,带着激情来了,申请到10万元贴息创业贷款,团队成员每人每月还能享受到1000元或2000元的生活补贴,县里还为他们协调了免费的人才公寓、办公室及养殖基地。

创业发起人是聂阳、张金、刘书程,3人分别来自江苏徐州、山东泰安、山东潍坊。公司名字很重要,“名不正则言不顺”,得起个好名字。3个才子,胸怀世界,想了一大溜洋名,没如意的。又上下五千年,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头脑风暴,文化激荡,古今中外,煞费苦心。

他们觉着,发展蘑菇,土中生金,又是3人发起,就想起了《道德经》中的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和合,化生万物——“好,就叫‘三生万物’!”他们一致同意。

2018年7月13日,他们拿到了营业执照,山东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发在夏津热土,三位90后小伙子唱响美好动听的“青春之歌”!

三生万物公司主攻大球盖菇、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凭借技术优势,育种、养殖,闯出一片天地。推广菌种、开展技术服务是创业团队的主旋律,将菌种卖至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全国食用菌主产区,累计推广大球盖菇3000多亩、羊肚菌2000多亩,总计产值1.2亿元。

聂阳、张金、刘书程三个小伙子,已免费培训了200余名夏津县农民。有位给他们看护基地的农民,看出了门道,不再看护,回家自己弄,发家致富去了。

充满期待的热土,拥抱着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一派热火朝天。

武城县老城镇就热闹起来,这里的范庄村是远郊农村,范庄农业科技光伏产业园建成后,吸引了20多位大学生。

陈绪本的脸庞让阳光亲热得黝黑,但眼角眉梢透出自得其乐。他从职业院校毕业后回到老家,在产业园,租下6个大棚,年毛收入达70余万元。他说:“产业园里有不少‘85后’‘90后’,大学生生于农村,又回到农村,科学‘种田’,利用互联网、发达的物流等成为‘棚一代’。”

28岁的韩丽丽,是范庄村人,大学毕业,原在县城上班,后来租赁5个大棚,种植多肉植物。她注册了多肉花卉网店,直播平台拥有7万多粉丝。丈夫陈帅也放弃“主业”,随她一起当上“棚主”。

老城镇的领导介绍:“近几年,回乡种大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本乡本土的人才回归,升级了现代农业,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土地如明镜,照见大学生的价值,显现大学生的光彩。

鼎泰沣公司的孙京梅看到了大学生的力量。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每年大批的到她的生态园写生;农业院校的大学生,每年大批的到她的生态园实习——大学生在这里闪光!

孙京梅到北京林业大学设立奖学金。在设立仪式上,那么多大学生听着她的肺腑之言流泪——

“我捐献的这100万,是丈夫给我的‘爱情小金库’。从结婚到现在,月月给我存,早年月工资五十六块五的时候就开始存。他让我用这钱买衣服、买化妆品。这是他爱的表达,可我从来没舍得花这个钱,就是搞农业资金最紧张的时候,也没动这笔钱。我用这个钱,设立奖学金,只一个希望,你们学农林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多到农业来发展……”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里需要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大学生!

孙京梅懂得知识的重要,她靠自学,由“农盲”成为农业专家。

买了一屋子农业的书,没白没黑,疯狂地看。

她身上有股子不服输的犟劲。高考落榜,小名叫梅子的孙京梅回到村里,母亲轻叹一声:“梅子,你从小上学,不会农活,以后在农村,怎么生活!”孙京梅听了,骑上自行车到了自家地里,咬着牙,一气拔完2亩地的棉花,把磨得血淋淋的双手,往土里一搓拉,回家一声不吭。母亲看到棉花棵子上的血迹,心疼地掉泪:“梅子的脾性,这么随我!”

她在家读书,到大学听课,去国外考察。荷兰,日本,以色列,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士……去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学最先进的农业。人得放眼看世界!

翻看着她的学习笔记,那么多,近40本。记得仔仔细细,女性特有的细致,浸透在字里行间。

记者跟着孙京梅,走在她的生态园里,就像钢琴家熟悉手下的键盘,她那么熟悉地介绍着,这是什么野菜,这是什么花,这种虫的天敌是什么,这种菌有什么特点……随便一棵不起眼的小草,经她那么一讲,都那么奥妙。

人才是第一资源。农业需要知识,农村需要技术,农民需要科学。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农村天广地阔。“双循环”的基础在农业,最大消费市场在农村,最大投资需求在农村,只有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让农业农村发展得更好,让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国内大循环才能真正畅通起来。

农业农村历来需要人才,在新发展阶段,人才在这里更有用武之地!

有的人感叹,农村没有人气,谈何人才!德州给出了答案,只要领导重视、政策到位、环境优化,各方人才就会迎面而来。

记者旁白:乡村振兴融合化人才大道要通化。让土生土长土专家跑起来,把各方各面各路人才引进来,人才济济,乡村成为人才的乐园、创业的乐土,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众志成城,共建共成,乡村振兴必成,此所谓“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

文明化合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工作的讲话中表示,孔子、孟子、孙子、墨子、庄子、管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或出生于这里,或曾在这里著书立说,在修身做人、齐家治国等方面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中指出:“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2700年前,和谐概念最早在山东提出。

春秋时,山东就最早提出“以人为本”、“以法治国”。

……

齐鲁大地,古今文明。德州,西周以及春秋时期属齐国,深受齐文化影响。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姜子牙,周初分封,被封为齐国君主,成为齐国的始祖。3000多年前,他就把一二三产业称之为“三宝”,开世界之最——

“三宝者,大农、大工、大商。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完,则国安。”

齐国宰相管仲也有他心目中的“三宝”——内城外郭、山川险地、粮食等贮备,这是国家的宝。他是这样说的:“国有宝、有器、有用:城郭、险阻、蓄备,宝也;圣智,器也;珠玉,末用也。先王重其宝器而轻其末用,故能为天下。”

德州也有“三宝”:德州扒鸡、保店驴肉、乐陵金丝小枣。

其实,这只是德州的老“三宝”,德州的新“三宝”是什么?百姓为宝、土地为宝、产业为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从姜子牙的“三宝”到德州“三宝”,既有承继,又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品味着德州的百姓为宝,来到乐陵市,深情的歌声,从一个农村文化广场传出:

“老百姓是地,

老百姓是天,

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

歌声回响,回响到2700年前,激活那段响亮的君臣对话: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土地是最坚实的底片,可冲洗出历史的无穷图片。那一张张图片,最能看出百姓的苦乐酸甜。只有坚持人民至上的共产党才真正做到“以百姓为天”,因为“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们国家奋进的力量”,党和人民这样的融合为一,必然江山永固。

一个无限高尚的声音传遍世界——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这是惊天动地的宣言,这是顶天立地的风范,这是感天动地的召唤!

全国上下的看齐意识,具象成天地间为人民服务的最雄伟、最壮观、最恒久的风景线!

记者在乐陵市,徜徉在一个个乡村,欣然着、陶然着、跃然着:

乐陵的乐——人民欢乐!

正赶上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节日。金黄的杨树叶、银杏叶,飘飘洒洒,为金秋贴花黄;霜染的红叶,渲染着心中的热望。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天下老人盼重阳。形成于战国时期的重阳节,在黄花的“芳熏百草、色艳群英”的点染下,历经2000多秋,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传统佳节发展为老年节。

在乐陵的乡村敬老院,大红灯笼高高挂,各色鲜花样样摆。传统的水饺喷喷香,现代的乐曲阵阵响。有的老人正赶上生日,蛋糕上来了,蜡烛点上了,挂上了装裱一新的“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书法,响起了“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

乐陵关注老人。老人问题值得关注,到“十四五”期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3亿人。乐陵在这“快时代”,用温情和善意,为老人安排“慢选项”。办讲座,搞活动,又学电脑,又上网课,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乐为老人送温暖。

乐陵不仅对老人,而且也为妇女儿童送温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的向往,在乐陵成为现实。

他们创新实施了“365暖留工程”,让留守人员一年365天,天天都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目前,已建设完成星级暖留服务中心788处,覆盖留守老人6850余人,留守妇女5100余人,留守儿童7900余人。

在铁营镇以365天常态化陪伴为特色,打造了集便民365、幸福365、先锋365、文明365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让文明实践活动无缝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在郭家街道郭家村365暖留中心,记者看到儿童关爱乐园、留守妇女就业点、老年幸福院三者互相间隔不足50米,呈“品”字型布局,便于相互照应。

有个孩子放学后,到奶奶这里,吃了一半的饼干,随手就扔了。奶奶弯腰拾起,用嘴吹了吹,放起来:“孩子,这饿了可以吃啊。从小要学会不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持家,自古就是美德,这要传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应该蔚然成风。全球还有10亿人面临长期饥饿或突发饥饿啊!

在德州有那么多志愿者在关心着孩子,在关爱着老人,有那么多好人在做着各种善事,雷锋精神的旗帜在这里高高飘扬。

鼎泰沣的孙京梅,在这重阳节忙着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平时常免费为幼儿园、敬老院提供有机果蔬,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为附近学校600多名困难儿童捐赠礼物。

热心又直性子的孙京梅,在有的偏远学校,听到孩子们唱歌都跑调,着急地跑到有关部门反应:“没有专业音乐老师怎么行!音乐能够陶冶孩子情操!”听说已派去音乐老师,她赶忙拉去水果:“生态的,多吃点,润润嗓子。孩子们需要音乐!”

德州有德,文明祥和。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开展家风建设,传承传播优良家训。推行移风易俗,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

《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孟子》:“大而化之之谓圣。”强调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

德州以文化人,以史教人,以文史教化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村振兴融合化,需要文明化合。

乡村振兴,发展产业、壮大经济重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同样重要。粮食的丰收,需要藏粮于地;舞蹈家的表演,需要有场地;孙悟空本领显示,需要手中的“金箍棒”。现在,农村文化设施基础薄弱的问题,需要解决,甚至亟需解决。要有文化发展的舞台,要给文化人员的手中提供“金箍棒”。

德州在努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舍得花钱武装基本配备,推动传承和发扬好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更有生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乡村振兴,需要文化与生活融合,除了物质生活,乡风乡俗、家规家训、村规民约,都是乡土环境孕育的乡村文化,德州为文化与生活融合持续用力。

农村是亿万农民生生不息的家园,是承载繁衍农耕文明的综合载体,不能把乡土文化的根弄断了。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德州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建设和保护,从中挖掘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德州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古树名木等。

夏津的传统村落、古树名木等就保护得很好,县委书记才玉璞对记者说:“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农桑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让乡村文化精髓维系乡村情愫,传承和发扬好乡风文明。”

在武城,“以积分换实物”的正向奖励机制,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一个生动实践。

郝王庄镇罗庄村“蒲公英超市”内,村民杨明生正在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我用积分兑换了洗衣液和洗脸盆。”

罗庄村建立了蒲公英超市积分台账,获得积分途径主要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评为先进典型、学雷锋以及美丽庭院创建等五个方面。

“义务劳动是记2分,小活动是1分,能兑换肥皂等小奖品。累计20分可以换大奖品。这对人们是一种激励。” 广运街道后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管理员唐娜娜说,“在对村民实行积分管理制度后不久,村里的面貌也发生了变化,打扫庭院、帮助贫困家庭的现象比以前更多,也更积极了。”

文明实践,春风扑面。

德州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摆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统领地位,加强顶层设计,细化工作举措,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139个,村级文明实践站建成6734个,全市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8037支,志愿服务项目1350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万余次。

德州市真正做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夯实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在德州的文明实践、文化振兴中,融合化成为突出特色。

——线上线下服务有效融合。

他们创新“点单+送单”新模式,依托融媒手机app,打造了集活动展示、志愿者注册、群众点单、服务送单于一体的志愿服务平台,采取“点单+接单+派单+评单”志愿服务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 ”的志愿服务活动新形式。

——文明单位和文明村文明共建有效融合。

乐陵创新开展文明“1+1”结对共建活动,54个省、市文明单位结对54个文明村,开展图书捐赠、帮扶弱势群体、垃圾分类推广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文明单位和文明村“双促进、双提升”共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新局面。

——亮点工作和文明实践有效融合。

创新“文明实践+镇村特色”新模式。在郭家街道推行“文明实践+智慧社区”新模式,用“电子印鉴系统”快速办理财务公开、低保五保等业务,智慧化信息平台同步为所有村开展在线党课、百姓宣讲、舞蹈教学、就业帮扶等服务,以文明实践促服务群众水平不断提升。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融合。

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县融媒体中心积极为文明实践中心赋能。通过报、网、屏、台、端、微等为文明实践活动开展设立专栏、开辟专题等进行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同时“两个中心”共享通讯员队伍。“讲、评、帮、乐、庆”,文明实践工作的内容鲜活生动,接地气,深受群众欢迎,有许多“新闻点”正是县融媒体中心所需要的。

——文化和科技融合。

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带来文化业态的更新换代。德州重视文化和科技融合,他们在深刻领会着一个重要的论断:“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德州努力让文化生产及再生产跟上科技变革的步伐,一些文化新体验、产业新门类随之产生,文化和科技融合,为德州乡村振兴的画卷,描绘上新的色彩。

——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融合。

德州努力推动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双向循环,让文明在融合中熠熠生辉。

城里人到农村了解农耕文明,乡村人向城市借鉴现代文明。

演员下乡来了,书画家下乡来了,作家下乡来了,电影下乡来了,逢年过节,农民也把舞狮子耍到城市社区了,震天响的锣鼓也敲到了城里。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老百姓生活富裕了,精神文明就讲究起来。

记者到梁河社区时是一个下午,村民正自发地在广场上演出歌舞。

从2013年这个社区就成立了文艺演出队,村民自己掏腰包,买了乐器,买了演出服。

他们不仅在社区演出,还外出表演。踩高跷、舞狮子、扭秧歌,生动活泼。

城里的文化下乡演出队,与梁河社区还联合搞了文艺汇演。

甄杨村的杨胜文唱响《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小杨圈村的李丽打响快板《夸梁河》,李屯子村的李晓蕾来了个独唱《超越梦想》,社区锣鼓队的敲打起《威风锣鼓》……农民演员大展风采。

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乡贤,一批批的人走来了。退休老教师焦宗仁当了校园志愿者,回到家乡,在流洪中心小学义务教音乐课近10年,当他教的孩子在全县歌唱比赛中获了大奖,他这80岁的老人乐得像个孩子。

乡土是有吸引力的。传奇的朴树棠,到农村续写他的新传奇。

他出生在吉林省梅河口市山城镇一个陶工人家,从农村捏着泥巴,捏到省城,泥巴捏巧了,心玩大了,玩起房地产,还承包一个全国有名的大型纺织企业。一把火,钱财成灰烬,他成囚徒,剃光了头,蹲了3年。光头出狱,光光的他,“光临”天津,再玩泥巴,玩出彩陶足球,作为2002年韩日世界杯大赛礼品。企业家要与他这陶艺大师合作,摄影家要出他的专辑,他急转身,毅然决然,走向农村。

朴树棠追寻着古人的足迹,来到他心中的圣地。一个离县城20里地的偏远乡下,光着头,赤着脚,在河里挖泥,与农民共苦,与农民同乐。向农民一点点地学。这里的土质非常好,特别适合制陶。

挖出陶罐,挖出陶车,挖出了不少古物,古人在用作品向他面授机宜。

他的屋里,好奇的孩子,好些在这跟着学。有个小孩,五六岁的样子,他觉着还小,就撵:“这里挤不开,你走吧!”小家伙气呼呼地往门上踢了两脚:“我长大了,要当校长,弄个很大的屋子,叫小孩都能来学!” 说了声气话,跑了。

这两脚像踢在朴树棠的心里,教他极为震撼。他要多想办法,让更多的孩子能学。

他又把踢门的孩子找回来,让他在这玩,在这学。给这小孩起名“校长”,多少年,见面就称“校长”。

从2011年开始,先是在龙潭小学,后又在刘营伍乡4所小学,免费为孩子们上陶艺课。至今已教授近3万人次。他被评为德州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他成为学雷锋标兵。

朴树棠被宁津职业院校聘为教授,叫他欣慰的是一些小时候就跟他玩泥巴的孩子,考上了陶艺专业,成为他的学生。

他用陶制乐器,与学生一起演奏,那么陶醉,陶器之醉,陶乐之醉,他是真的“一醉一陶然”,陶醉了。他得孔颜之乐,他得庄周之乐,他身心喜乐。

他从城里来,在乡下汲取营养,又长期在这传授技艺,影响了大批人。文明在循环中弘传。

在德州,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氤氲交感,融合相生,美美与共,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文旅融合

德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沿黄县齐河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努力讲好“黄河故事”。2020年9月份,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研讨会在齐河举办,来自沿黄省区的专家学者就推进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黑陶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晏婴祠、大清河历史碑廊、劳模精神教育基地、孟家大院等文化元素棋布于齐河大地。总投资120亿元的省级重点项目齐河博物馆群,储备各类藏品3万余件,气势恢宏、规模庞大,体现出“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文旅融合发展的齐河,近十年来,全县接待游客数量以每年约50万人次的速度稳步增长,2019年达到6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5亿元。

德州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来到夏津县,进入前屯古桑文化村落,“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他们组织村民进行院落的改造、美化与提升,利用庭院发展桑椹干、桑叶茶、桑皮纸、桑食品等家庭工坊,搞活了庭院经济。

这个独具黄河中下游民俗风情的“椹王古村”,把文化与旅游融合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这里体会敬畏历史、敬畏传统、敬畏自然。

在这里感受流水纹理、道路肌理、林田地理。

在这里记住乡愁!

前屯这个亦古亦新、亦文亦旅的魅力村庄,已经迎来了很多游客。

平原县尚庙村是被时人誉为“大异之才”的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术士管辂故里,村支书孙宝华牵头自筹资金近60万元,修复管辂墓,塑造管辂像,建起管辂庙,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

孙宝华想着搞管辂文化产业园,把抽象的《周易》文化具体化、生动化,文旅融合,吸引游客。

以文化人,以人化人,以村化村,以乡化乡,以县化县,以省化省,以邦化邦,以天下化天下,潜移默化,移风易俗。

一水可以流向大海,一花可以飘香大地,一村可以化成天下,一林可以影响世界——那山东曲阜的孔林不就吸引中外游客!

文化力量岂敢小觑!“其教人也广,其化人也深”!

德州规划建设了乡村记忆馆、博物馆等,加大乡村文明元素的留存力度,确保乡村文化脉络的延续性。

——古今融合。

生活需要快乐。在庆云的公园里,一大早就感受到了康乐。不少人在打八极拳,寸截寸拿,硬打硬开,迅疾刚猛,尽显技击特色。一出手生疾风,一跺脚吓得正在觅食的一群麻雀,慌忙飞到树上。八极拳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拳种之一,极富爆发力,有诗形容“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

记者在吴钟八极拳博物馆,看到大量八极拳的文物资料。创拳人吴钟是今庆云县严务乡后庄科村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仅23岁,就远走他乡,以武会友,融合众家之长,内外兼修。他闯荡27年后,回到老家,设场授艺。道光二年(1822),一代武学宗师吴钟无疾而终,享年91岁。

在中国传统武术届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庆云县作为八极拳发源地,一直在努力擦亮八极拳文化金字招牌。

庆云继承传统,结合现代,古今融合,把八极拳编印成教材,将八极拳列为庆云县学校体育教学的常规课程,先后有8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八极拳教学,学生人数达2万名以上。

通过电视、电影、视频、书画等不同形式,弘扬八极拳,在健身广场、社区等融入八极拳元素,带动全县群众习练传承。2017年,庆云县以“八极拳”为代表正式入选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海峡两岸八极拳技艺交流盛会已经举办3次,海峡两岸(庆云)人文产业园已经建设, 开启了庆云与台湾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德州总是有文化。吴钟八极布庆云,蟋蟀一声动宁津。

记者夜宿宁津县,睡前在院子里散步,蟋蟀声声。明天是中国(宁津)蟋蟀文化博览会,小虫激动得夜不能寐吗?

蟋蟀,你从哪里来?

你翘楚着双须,带着1.4亿年的豪迈来吗?

你吟咏着《诗经》的“七月在野”而来吗?

你听完了“蟋蟀近床声”,从白居易的床前来吗?

我不在那里,我就在这里。我这里是黄河冲击而成,土质能壮我体魄,强我威猛,我战斗起来,血液中奔流着黄河的咆哮。

这博览会,当地人叫宁津蟋蟀节,都办到第八届了,还新鲜吗?你还那么兴奋地期待?

盼着呢,这节忒热闹啦!南里的,北里的,买的,卖的,10多万人。卖一只,少的几元,一般几百元,最贵的卖到5万多元!

……

记者第二天采访后,知道“蟋蟀之都”宁津,围绕着“小虫” 推出了一系列大动作。

建起德百杂技蟋蟀欢乐谷,吸引很多游客。

设立蟋蟀城网、宁津蟋蟀网、“宁津蟋蟀”微信、微博公众号,实时发布蟋蟀信息和动态。

形成完整的“蟋蟀文化”产业群,推出独具特色的蟋蟀陶制品、蟋蟀书画、蟋蟀雕塑、蟋蟀剪纸等文化产品。蟋蟀用具的产量占据全国的70%。

历史上早就有的斗蟋,宁津古今融合,形成了文化节,发展出文化产业。

仅陶罐,大大小小,形形色色,“乱花渐欲迷人眼”。

一圈陶罐,他蹲在中间,陶罐黑光焕发,他的脸也仿佛上了一层釉子,含蓄着亮色,手一敲陶罐,发出悠幽声韵,他又神秘地一笑,人与罐好像都从远古而来。

他是制陶艺人朴树棠,他在村里,简陋的屋中,从门,从窗,刮进的都是泥土的味道。他双手搓着光头,想着这里出土过唐代的蟋蟀罐,有着大唐气韵,他如何制出洋溢时代气象的精品?

耗费了近千斤陶泥,与妻子郎爱坤拼了3个月,一个巨大蟋蟀斗盆烧制完成。其大需3个7、8岁的孩子手拉着手才能合围起来。

深黑色的盆上,雕刻了精美的“二龙戏珠”图腾。这个“天下第一”斗蟋蟀盆,直径1.15米,高0.58米,重350斤,成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这个大盆闪现着古今融合的壮美!

朴树棠原在天津的陶艺社发展,2008年,他制作的155个陶艺“国娃”,是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国礼之一。

人们称赞他为陶艺大师,他却脸上露出羞赧,他觉着在古老的陶艺面前,还很稚嫩。

寻寻觅觅,朴树棠走进宁津。这里夏朝之前,属于鬲国。有鬲氏是上古时期一个较为发达的部落族群。鬲,三足、圆腹、敞口,一种烧水做饭的陶器,新石器时期,在鬲津河畔,有鬲氏最早创始,这是一种文明肇始。

鬲津河就是今天的漳卫新河,为古代九河之一。朴树棠找到了源头,找到了落脚点。在龙潭小村,租用荒废多年的一家破败小学,带来老婆,带来孩子,安身立命。

朴树棠在泥土的搅拌中,在文明的追溯中,他明白各区域先民相互交流、汇聚融合,借鉴互动,吸取重组,产生一个时期的文明。

融合发展,是文明的命根子!

5000多年,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绵不绝,一脉相承,重在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在互鉴中得以长存,在融合中得到永续。

——中外融合。

正像中华文明因融合而根深蒂固,世界文明因融合而枝繁叶茂。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各有瑰丽,相互映照,融合发展,则共同受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

在德州的乡村振兴融合化中,中外文明的融合异彩纷呈。

融合需要开放。

德州走向世界,借鉴着先进的乡村建设文明,不封闭,不保守,封闭没有出路,保守没有活力。全球视野非常重要!

他们吸取发达的农业科技文明,在德州的田野上,引进的世界一流技术,喷发着力量。

在庆云,荷兰智慧温室投资1亿元,全面引进荷兰的设备和技术,聘请荷兰籍工程师按照荷兰标准现场指导,3‰场地平整要求,在这里感受到的是世界级的施工精度。

走进水发集团的牡丹观赏园,这里的中式风格、欧式风格和阿拉伯风格等各种风格,竞相生辉,仿佛走进世界“大观园”。

融合需要包容。

九湾运河在讲述着睦邻友好的故事。郑和五次下西洋后,苏禄国王率团从南海而来,在北京受到明成祖朱棣的高规格接待。返回时途径德州,苏禄王突发急症病逝。长子回国即位,王妃、次子、三子留下守墓。明廷划给王田238亩,考虑到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又从历城县迁来夏、马、陈三姓回民,免除国家赋税徭役,专门为他们种地服务。

在北营村,这墓一守就是600年。苏禄王两个王子的后代,改用温、安二姓,已发展成3700多人的支裔。苏禄国灭亡并入菲律宾,改革开放以后,苏禄王的后裔及菲律宾政府官员多次到这里拜谒。村里也曾派代表到菲律宾先祖故地祭扫。

北营村是一个融合的礼赞!

融合需要交流。

朴树棠在一年的夏天,在菲律宾的乡下,在高温、虫咬的折磨中,在整整一百天里,向当地妇女,学双脚制陶,学母系社会留下的绝技。

后又到法国、印度……他去了六七十个国家和地区,只要有陶的地方,他几乎都去。只埋着头,不放开腿,不睁开眼,哪成?!要睁眼看世界!他明白:一部人类发展史赫然表明,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来自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像蜜蜂采众花而后成蜜,他把从异国他乡、从祖先那里、从身边人这里……采撷来的,在心中融合,在手中融合,在泥中融合,在火中融合,一件件新奇的陶器到来了,神气活现。他这村那庄,这乡那镇,面向乡亲巡展。

非洲手鼓,尼日利亚巫毒鼓,澳大利亚迪吉里杜管……各种陶制外国乐器,奇模怪样。他组织人员演奏,用中国古老的陶文化融合世界的音乐文化,给乡亲们带来艺术的享受。

“别人种庄稼,我‘种文化’。”制陶人朴树棠很赤诚,“农村,有自然的美,有人文的美,才有诗意的生活。乡村振兴不能慢待文化!”

文化非常重要!文化强国,离不开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文化振兴需要融合。

中国文明发展需要融合,世界文明发展需要融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文明融合。

融合是时代的呼唤,融合是世界的出路!

记者旁白:文明化合,新风化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向上潜移而默化,向善日用而不知,向往乡村成为人们的心愿。文化振兴的乡村,展开乡风文明的双臂,拥抱时代。

社会和合

德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铺展开乡村振兴的磅礴画卷。

这样的乡村,和气盎然;这样的乡村合光明丽!

这样的和合之地,吸引着远离家乡的人们归去来兮!

桃园街道贾庄村的杨洪超,卖掉在县城里广源小区的房子,回到寇坊社区,住上135平方的楼房。

原来在济南打工的大学毕业生刘腾,回到老家伦镇,进入正峰公司上班。

一个地方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是离不开整体影响的。

德州属于山东管辖,山东努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山东经济名列全国第三,是经济大省;山东有1亿多人口,是人口大省;山东还是文化大省。

山东是农业大省,有很多经验走向全国。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山东围绕着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作出了具体安排。“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东发扬泰山“挑山工”精神,勇挑重担,勇往直前,勇攀乡村振兴高峰!

德州善用这些资源,善用这些政策,善用这些优势,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需要坚持系统观念,需要进行全周期管理。乡村振兴融合化,离不开基层治理融合化。

情理法融合。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共建、共治、共享“三共融合”;

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三类组织”融合;

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安定有序、农业安全兴旺“三安融合”。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村庄类型多样,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深刻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这都为乡村治理带来一些新问题,乡村治理任务还相当繁重。

如何适应这些深刻变化,确需认真研究,确需深入探索。

“和合故能谐”,党群和合很重要,没有好的党群关系,绝对不会有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首先要有和合的、有战斗力的党支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

德州实施头雁队伍优化提升工程。建立健全“选、培、管、树”工作体系。市县对村党组织书记轮训一遍,县乡分级将“两委”干部轮训一遍。

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倒排软弱涣散社区(村)党组织246个,后进村478个一并进行整顿,确保转化一个、销号一个、巩固一个。

记者在陵城区采访时,区委副书记杜朝生深有体会地说:“乱村庄,无不是村支部涣散;好社区,一定是党组织有力。”

武城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创新之路,推行“一部四会一网一社”村级治理机制,形成了党支部领导、议事会协商、村委会执行、理事会落实、监事会监督、网格化管理、合作社带民致富的“一核多元”村级治理模式,构建村级治理新格局。

德州市鼓励基层探索,及时总结推广。他们创新打造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通过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打破区域壁垒,推动形成组织共建、发展共促、服务共享、治理共管的工作机制。

组织融合。以现有管区、产业项目、已建成的农村社区或由强村带动周边村组建联合体,成立联合体党委(总支),党组织书记一般由管区书记担任,与其他村、企业干部共同组成联合体班子,形成责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多村一社区成立前,郭家街道32个村规模小、布局散,党员年龄老化、优秀人才缺乏的问题比较突出,优秀村干部难选。现在他们打破以行政村为单元设置的党组织,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村党支部”的组织链条,社区通过选举产生社区党委书记,原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成为社区党组织委员,实现了社区党委委员与村党支部书记交叉任职、双重管理,形成了党建引领的合力,有效带动了村级事务、基层党建、村集体经济等多重融合发展。

服务融合。在联合体中心村建设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其作为辐射各村的综合服务窗口,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打造“15分钟服务圈”。乐陵市高标准建成128个党群服务中心,将社保等51项便民服务事项延伸到社区一线,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走进乐陵房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这里内设便民服务大厅、社区党校、党员活动室、省级一体化卫生室、四点半学校、众创空间等,一应俱全。

房家村支书房富民楼上楼下地介绍:“这个中心,为周边群众提供便民服务,为党员教育提供现场教学,服务半径1.5公里,辐射人口5327人。镇上的便民事项都放到了社区,老百姓办事很方便。”

治理融合。联合体内各村联动开展协商议事,大事一起议、难事一起上,变单向治理为多元共治。陵城区前孙镇宋辛村清理回收闲散土地进度缓慢,联合体的15个村庄45名村干部一起到宋辛村做工作,“一个好汉三个帮”,顺利收回83户村民占用的集体土地316亩。

党组织和合,群众和合,党群和合,人人都有积极性,人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美好梦想,使农村社会充满生机活力。

党群和合党支部书记是关键人物,农村需要优秀的党支部书记。

张国华就是一个榜样。

“宁津有个红庙李,红庙李有个老书记,他的名字叫张国华,老书记不简单,民主治村34年,声名远播人人夸……”

演出声从村文化广场传出,村民把张国华治村的故事,编成快板书传唱。

老典型张国华,是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红庙李村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等。

是怎么干得这样好?

“与老百姓一块过日子,叫老百姓顺气。”平和的张国华,话也说得平实。

村里通了电,老百姓顺气;领办了合作社,老百姓顺气;创办企业,老百姓顺气。

他的要诀就4个字:“服党顺民!”

这诀一字千金,不,这诀无价——服从党顺应民,还有干不好的吗?!

“村里已经这么好了,您还有什么打算?”

“人人争着做好人,家家比着过好日子!”

一个村庄这样,多好!

他站起来,腰板直直的,从橱子里取出本子,让我看。几十年的账本,几十年的大事记本,保存完整。

他手上没有老年斑,光滑干净,不像个72岁老人的手。

“当支书,得心里干净。”

他心干净,手干净,这是心手合一。

再看那一本本整洁的账本,那分明就是一张张村民放心、微笑的脸。

有一年春节,村民悄悄给他家贴上春联:

秉公办事一身正气,为民操劳两袖清风。横批:光明正大。

一个支书这样,多好!

德州善治,用力在“合”。

——合情合理。

中国是人情社会,特别是在农村这熟人社会,情面很重要。“给个面子呗”,不给就很伤感情。办事有面子的人,就很受尊重。中国人,某种程度上说,生活在面子里。

讲理很重要。在农村,庄里庄乡的,遇到事,得论个理。一个人,在村里,混到公认“那人不讲理”,就比较麻烦了。

在农村,又通情,又达理,就有了会做人会做事的法宝。

所以,和合百姓,得和合情理。

德州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说情有处,讲理有人。

农村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关系错综复杂。简单粗暴不行,需要认真仔细开展工作,他们讲究情理,解决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颇见成效。

过去,军仓社区的越级访、集体访等信访问题多发频发,群众拨打“12345”市民热线投诉救助次数高居不下。如何化解?

他们聚合自治组织,建立“居委会+居民小组+职能办公室”的全要素网格化治理服务体系,下设综合服务办公室、矛盾调解办公室等“五办两公司一中心”。

自治组织合情合理开展工作,使社区秩序井然,至今未发生过一起不良影响的事件。市民热线电话投诉量、信访量逐年下降。2019年,社区实现了“零信访”。

夏津县郑保屯镇创新建立“党支部+小巷议事会+小巷管家”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全镇选出697名小巷管家,统一发放“红袖章”“红马甲”“红胸牌”,表现优秀的被评为“最美小巷管家”。

郑保屯镇八屯村李祖成一家的出门路不畅通,调解多次双方互不让步,李祖成经常上访。自“小巷管家”模式推行以来,八屯村党支部发挥小巷议事会的作用,小巷管家刘国禹、李祖防等人分头到双方家中多次做工作,说事拉理,讲法讲情,德法互融,同时发动家里的亲戚朋友,以情动人纾解心结,多年的信访积案得以化解。

禹城辛寨镇佛张村,310口人,光棍10多个,大家心气不顺,少不了吵吵嚷嚷的事。

村支书张永才跟乡亲们一起聊天,讲讲说不上媳妇的理。大家七嘴八舌,觉着最根本的理由,村子穷,路难走,房子旧。

张永才去找镇党委,满脸愁容:“快点把我们村融到社区吧,看着那么多光棍,愁啊!”

建起社区后,很讲情义的张永才感到腰板硬了,介绍对象底气足了,忙着当媒人,穿针引线。目前4个光棍娶进来媳妇,还有四五个已经定亲。喝完喜酒的张永才,抹一把嘴:“高兴呢,快没有光棍了!”

张永才的邻居张春明,儿子张龙33岁了还说不上媳妇,住进社区后,找了赵庄的女孩。

张春明动情地说:“原来村里谁家有喜事,叫去喝酒,都没脸去。现在好了,不矮人一头了,有场合愿去了!多亏了张书记张罗着给找。”

人是可以转变的,事是可以化解的,鼎泰沣的孙京梅对此深有体会。

一开始,在她园子干活的,偷了梨、偷了地瓜等,藏在桥下,埋在土里,收了工回家时带走。孙京梅装作不知道,不点破,给人留出面子,人需要尊重。她主动给大家发东西,她热情地说“园子的能吃的,大家随便拿,都是咱自己的。”她用真诚感化。她说:“感化,要善感会化。”

“现在都处成了一家人。”孙京梅说,“那年冬天特别冷,冻坏了一些果树,给我干活的农民疼哭了。我有一段资金紧张,这些农民兄弟姐妹,把我发了的工资,又集了10万,交给我周转,我接钱时哭了。”

——合法合规。

乡村治理,法治是根本。

德州市级综治中心已标准化运行,规范化建设县级综治中心11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134个、村(社区)综治中心4287个。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共建立了1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3个公共法律服务站、3722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为全市每个自然村和社区配备1名法律顾问。

德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组织“法律进乡村”活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

平原县整治农村宅基地违规使用、整治私搭乱建违章建筑、整治农村土地承包不规范、整治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整治农村黑恶痞霸等违法行为,规范农村综合治理规章制度,打响“五整治一规范”农村综合治理战,收到良好的法治效果。

宁津对拖欠集体资源承包费或是集体资产资源产权不清的,结合扫黑除恶进行全面清理。县里组织纪检、公安、法院等执纪执法部门强力介入,全县先后起诉46人,拘留22人,撤换村支部书记11人,批评教育党员200余人,清收拖欠村集体的各类承包费2200余万元,让80多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摆脱了困境。充分显示了法治的威力。

德州把法治与网格化融合起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

全市共划分基本网格8358个,配备网格长1.3万名、网格员2.4万名,整合党建、行政、社会资源,把基层组织建设、群众工作、综治维稳、公共安全、生态环保等11个部门46项职能下放到网格,实现“上面千条线、基层一张网”,“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有了这网,就形成了问题第一时间反馈、信息第一时间知晓、突发紧急事件第一时间稳控的动态管理模式。

德州培育一批以网格长、网格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挖掘一批具有法律知识背景的党员、村(居)民代表及居住在村(社区)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在网格内开展常态化法治文艺表演、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活动。

——合义合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春秋时期管仲就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山东从古至今,是特别讲义气的地方。德州在传承大义的同时,积极为民谋利,重视义利统一。

德州是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的老家,他的义利观在德州广为人知:“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生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

在乡村治理中,德州发现不少矛盾纠纷,是缺乏公平正义、侵犯老百姓利益引起的。所以,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有效治理,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义,这里的义重在正义,一个充满正义的村庄,才谈得上老百姓利益得到维护。

前些年宁津县信访量一直居高不下,其中90%以上的涉及村干部,而涉及村干部的案件中95%以上涉及村级财务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正义就得不到伸张。宁津县于2017年狠抓了村务公开,2018年又狠抓了阳光村务报告会,要求村干部每季度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当面向群众报告村内各类事务开展情况及财务收支情况。

效果在显现,正义在直腰,但还没扬眉吐气。怎么完善?

2019年初开始全面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本着“一切权力进清单,一切清单有规范,一切规范有法律法规作依据”的原则,共归纳出16张权力清单。大到大额资金的使用、公益事业的兴办,小到办公用品的采购、零星用工的管理,全部纳入清单管理。

阳光彻底照耀,义林全面成长,百姓完全称快。

平原县王凤楼镇北潘村2014年以前,由于土地分配不均,干群矛盾紧张,是有名的乱村。党支部书记张文杰上任后,以身正带班子正,建立起村集体与群众的利益纽带,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把群众像“石榴籽”一样聚在了党组织周围,走共同富裕之路,使村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和谐村、文明村。

——合时合势。

一切都是时也势也!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因循守旧,没有出路。“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这是一个信息时代,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德州把“科技支撑”作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这是顺乎时应乎势。

他们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科技手段,将技术优势与制度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乡村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机制科学化。

德州强化乡村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完善信息收集、处置、反馈工作机制和联动机制,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

他们推进视频监控结构化数据、LBS位置数据、综治信息系统数据整合联动,逐步实现“一图全面感知、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试点探索智慧社区“平安大脑”建设,推动物联网与各类数据比对、分析、碰撞,从而实现情况预警、预判,不断提高网格化管理智能化水平。

这网真是太方便了!

轻轻的你来了,轻轻地把网打开,只轻轻地点击,就可潇洒地寻找自己需要的那块云彩!

记者在齐河县华店镇采访了智慧乡镇建设。

这里以华中社区智慧社区建设为试点,建立“智能化+网格化+综合执法”,实现镇域精细化管理。

华店在社区、村庄、道路、企业、河道等安装具有抓拍功能的智能摄像头,自动识别抓拍高空抛物、秸秆焚烧、垃圾外溢、绿化带践踏、火灾、溺水、污染等问题,并及时上传后台,触发警报,打造智慧化基层治理体系。

一天的下午,记者来到陵城区的凤仪城社区,这里实现了职能网格化。16:25,一位家长要为孩子办康复训练,小孩是听力二级,以前得跑到县城去做,现在方便了,工作人员贾文香,指尖一点,系统操作完毕,手续办好。

现代化的便捷,在宁津得到充分体现。

宁津的宁,是安宁。

这安宁中,“智慧村务”APP大显神通。

在宁津,智能化、数字化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和关键标志。1款APP,管住全县818本村账,外出的农民工,不论在天涯,还是在海角,只要想查账,手机一划拉,随时能看到。

这款手机APP由宁津县委组织部授权、宁津县融媒体中心开发并运营。所有村级事务的办理过程和结果全部上传到“云端”,村民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查询、监督村务公开情况,还能进行评价、举报。

時任宁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叫张健捷,他们开发的APP ,最大的特点,就如他的名字——“健捷”。“如果说小微权力清单是村级管理的基础、根基的话,那它开的花、结的果,都要通过‘智慧村务’平台传送到千家万户,让千千万万的农民既享有民主的权利,又享受科技的便利。”张健捷如是说。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万有按其“轨”运行。同样,社会治理,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

不唯艺术家要师法自然,“上察于天,下察于地”,人皆须取法自然。

德州在乡村治理中,党与群,情与理,法与规,义与利,时与势, 和合能谐,圆成治理环路。

在这善治乡村,大家各就其位,各行其道,各尽其职,各得其所,各享其乐。此“五各”,上合“天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下顺“地理”:“万物并生,各得其利;江河奔流,各得其道”。

德州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记者旁白:德州之治——以党统领全局,以情感动群众,以理诚服百姓,以法治理社会,以德润泽人心,以义浩然正气,以利造福人民,以道融洽自然,以文化成家园。

天人好合

“十三五”时期,是迄今为止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在三北采访,看着漫漫黄沙,听着阵阵绿涛,心里汹涌的是感动,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支笔,在天地间抒写着震撼心灵的故事。我们的三北防护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被国外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我们国家开创人工造林世界之最。“天人合一”的强音在中华大地奏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

德州坚持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德州市委书记李猛说:“我市能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根本的原因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真抓实干!”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与“天人合一”的基本内涵都是一致的。

德州全市选择20个乡镇整建制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试点,高标准打造100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受益群众50万以上。

德州,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像坚实的“三足”,支撑起“三农”的壮丽宝鼎。乡村振兴融合化,需要生态融合化,需要“天人合一”。

在陵城区糜镇,在吉祥社区附近,就有糜镇沿河湿地公园,在这里边,投资2000万元,建起了陆乡文化公园。

“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齐河县望岱社区,临近黄河国际生态城,远望泰山巍巍,近听黄河滔滔,蓝天,白云,鸟语,花香,   农民在这里诗意地生活着。

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生活,自然多了祥和,自然多了滋润!

庄子:“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德州的老百姓有了人乐,有了天乐,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切的收获都需要付出——有了最大的收获,必然付出最大;有了惊人的收获,必然付出惊人!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德州战鼓咚咚,宣传声声。

舆论任何时候都重要,在这互联网时代尤为重要。

他们共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39万余人次,张贴宣传标语4万余条,发放宣传材料113万余份,群众知晓率达到100%。市、县、乡、村各级均建立微信工作群,及时调度通报情况,高效推动工作开展。

在平原、齐河、庆云等县,记者了解到,他们向农民群众印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倡议书。

德州宣传,色彩斑斓。多数县市区通过村村响广播、微信等方式,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网络有言,以编排快板书、组建文艺队等形式,让群众喜闻乐见。

要想灿烂,先搞宣传。大家都意识到,宣传是春风,可以化雨;宣传是阳光,可以化育;宣传是甘露,可以化瘀;宣传是醍醐,可以化愚。

德州把人居环境整治的“冲锋号”吹进千家万户,形成了“人人知晓、全面参与”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德州市不断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积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56.6万户,农户改厕覆盖率超过90 %;

——11个县(市、区)全部编制完成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97个建制镇驻地、225个农村新型社区建有小型污水处理设施,936个村对生活污水进行了治理;

——全市共建设垃圾转运站106座,配备环卫车辆987辆,设置垃圾桶20万个,配备保洁员1.6万余人;

——全市134个涉农乡镇(街道)、近8000个村庄开展清洁行动,清理残垣断壁16343处,近两年来清理生活垃圾66.8万吨,清理沟渠9306.6公里,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94.6万吨;

——全市7628个行政村黑臭水体人工排查全部完成;

……

乡村振兴融合化,需要生态融合。德州在践行“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德州在广播生态道德理念,厚植生态善德。在建设生态文明上,他们坚持德法融合。

德州有德,德州不仅有“四德”,还有生态善德。

何谓德?

《管子》:“化育万物谓之德。”

《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

天地最伟大的德行,是使万物生生不息。

生就是化育万物,孔子把这种遍布世界的生,称为德,而且是大德,多么卓越!

管子很直接地说,化生万物就叫德,多么英明!

对此,管子、孔子多么一致!

面对生生不已的“生德”,立于天地间的孔子,“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挺了挺山东大汉的伟岸身躯,以山东人的质直,连连感慨;“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两个“天何言哉”的浩叹,如黄河之奔流,对天地“生德”极致礼赞。

老子一向谦虚低调、主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老子,对化育万物的“生德”,不禁捋了捋花白的胡子,用他的低缓、内蕴、醇厚,说出天地之道:“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这与孔子的“天何言哉”的深蕴何其相似乃尔!对天地的“生德”,儒道的两位创始人不谋而合了!

圣人都对“生德”赞叹不已,我们岂有不讲生态道德之理!

道德缺失,毋庸讳言。在缺失当中,生态缺德是个问题。

往河道偷排污染物,想到逮住会罚款,想到缺德了吗?

偷猎珍稀野生动物,想到犯法,想到缺德了吗?

过量使用农药,想到杀虫,想到缺德了吗?

……

纵观世界,横看人类,

对生态缺德,已缺得太久太久,

对生态缺德,已缺得太多太多!

生态伦理,不能不理!

圣人之言在耳,声声急切,阵阵紧催——

“疾之,疾之,万物之师也;

为之,为之,万物之时也;

强之,强之,万物之指也!”

快点,快点,干、干、干,强、强、强……

伟人迫切的声音鼓舞着我们——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领袖热切的声音激励着我们——

“撸起袖子加油干”!

饥渴的沙漠,在呼唤着我们;

融化的雪山,在呼唤着我们;

天空,大地,在呼唤着我们;

水,在呼唤着我们!

“我曾经讲过,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今天我要说,黄河一直以来也是体弱多病,水患频繁。”习近平总书记殷切的话语里,透着紧迫感。

长江,黄河——

母亲水汪汪的两眼,

望穿千年,

盈满祝福和期盼……

黄河之畔的德州,近听黄河滔滔,远闻长江滚滚,听懂了母亲的心声,领会了领袖的深意,他们行动起来,在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绿色出行在行,绿色低碳在低,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在搞。他们——为绿色增色,为生态积德。

积德如树,贵在生长,不断砍伐则德荒。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

早在2000多年前,亚圣孟子在齐国,望着安葬管仲的牛山,就发出道德感言,人难道没有仁义之心吗?之所以有的人会丧失他那种原有的善心,就像牛山上的树木,用斧子天天去砍伐,它还可以保持原来的茂盛吗?“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德州善养,生态生之又生,长之又长。

德州有德,生态善德,善之又善,止于至善。

生态善德,已在德州成“绿洲”。

德州,古称安德。现在的德州,是如何安德?安天德、安地德、安人德、安心德——

安天,顺天之时;安地,约地之宜;安人,中人之和;安心,平心之气。

乡村安则天下安,德州安之又安。

他们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建设的一系列论述,提高大家的认识。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强调:“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德州结合实际,推动为生态积善,对生态明德,积极探索生态成德之道。

德州对生态,既有积大德的举措,又有积小善的行动。

投资8.8亿元,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齐河黄河湿地,黑天鹅、东方白鹳、灰鹤、白额雁等110多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

同时,“勿以善小而不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时指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德州弘扬生态善德中,注意引导点点滴滴,积善积德。

到荒滩上,帮人栽了棵树,是积德;在绿地上,看到有扔的塑料袋,捡起来,是积德;开车时,踩油门讲究点,少一些排放,是积德;一只燕子飞来,这是吃虫的益鸟,不去伤它,这是积德……

他们广泛发动,起而行之,生态善德,闪亮德州。

——安庭院。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德州创建美丽庭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生态文明,起于庭院。把家收拾干净,绿化美化,赏心悦目,安居乐业。优良生态,渐成美满生活的常态!

德州市妇联联合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等7部门,印发《德州市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美丽庭院+”模式,引导农村广大妇女积极打造美丽庭院,参与清洁村庄行动。全市已创建9.6万余户“美丽庭院”示范户,带动6602个村庄美丽起来。

来到宁津县相衙镇谷白村,路旁的花在微风中轻摇,燕子时而高翔蓝天,时而贴地而飞,仿佛在欢叫着:“来吧,看我们村多干净,多美丽!”

走进宋玉凤家,她乐呵呵地迎客,穿着一身合体的衣服,58岁了,看上去像四五十岁的样子。

房子的东头,有一二分小地,彩椒,萝卜,大葱……种得样数不少。

她不出院就过着小田园生活,日子很是滋润,满脸的幸福感就像她种的彩椒那么饱满。

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都已长大,不用她操心了。晚上跳个广场舞,踏着乡村的快乐节拍,举手投足都是惬意。

这村里不是宋玉凤家一花独放,而是各家各户,百花齐放,“一院一风景、一院一主题”。

谢红英家,月季,多肉,太阳花,仙人掌,君子兰,红运当头……满庭芳,一院香。

53岁的刘海英,穿着改良旗袍,走在美丽庭院里。一棵石榴果实满枝,两棵葫芦扯拉满院,大大小小的葫芦挂着,装满兴家灵丹妙药的葫芦,凸起圆硕的小肚子。

……

家家让绿风进院,户户为生态积德。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

这里的收获很鲜活:“在现代文明繁盛的当下,我们向往的美好生活就在前庭后院里。 ”

这里的布局很美好:“一户美丽庭院就是一处美好风景,家家户户争创美丽庭院便串起了美丽乡村。 ”

这里的目标很明确:“在‘一村一品,一院一特’上下功夫,结合村文化底蕴,打造一村一品牌,深入挖掘家庭文化,真正让美丽庭院创建成为留住乡韵乡愁的有效载体。”

德州的美丽庭院,不是孤军挺进,而是与各方面都融合起来,融里乾坤大,合中日月长。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农业农村农民“三农”融合,各种融合融融合合,各种生机就蓬蓬勃勃。记者的车奔驰在田地之边,看到庄稼涌动着良好长势;穿行在林间的道上,树枝伸出绿色的手频频致意;经过村中之路,打开车窗观望,满院绿植关不住,时有红花探墙外。这家里家外,村里村外,不尽生态,动人心怀。这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德州把美丽庭院与文明实践融合起来,让生态善德在庭院中绿意盈盈。为生态积善,从家庭起步,让庭院绿树蓊郁是积善,让庭院花香馥郁是积善,把庭院生态起来当成积善之举,把生态善德融入美丽庭院创建,使生态善德成为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德州聚力“美丽庭院+宣传培训”、“美丽庭院+家风家训”、“美丽庭院+志愿帮扶”,打好美丽庭院创建组合拳。将美丽庭院纳入农村巡回党校、文明讲习所、妇女之家授课内容。把美丽庭院创建与文明实践有机结合,纳入村规民约,将各户家训与美丽庭院、党员之家、文明家庭等荣誉统一挂牌。

中国传统村落独特的美学特征表现在,寄情山水的人文情怀与向往自然的营造理念相融,村落布局各具特色。德州把美丽庭院创建,与村庄的要素改造和提升,与大自然的环境,系统谋划,追求整体效果,人、建筑与环境相互依存,那么宁静优美,仿佛在大地上绘出一幅幅美丽画卷。

他们如此着意,如此着力,是想让人感触到村落的突出价值,在于形成一种自然和人文有机融合的生态系统。

他们这么精心打造,这么营构精品,是长远之计,是想着十年、二十年、百年……

农村目前的差距是近忧,当城市的压力与困扰难以自拔的时候,发展农村,就是解放城市,这是远虑。要有美好、温馨、宽博的怀抱准备,以迎接、拥抱“逆城市化”的光顾。

全国超过5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德州是怎么做的?

德州是周善的,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从美丽庭院创建中也充分体现出来,他们实施“美丽庭院+洁净扶贫”行动。为让贫困户共享发展成果,德州市妇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农办、市扶贫办开展“洁净扶贫”工作,广泛发动巾帼文明岗、文明单位(校园)进行爱心单位结对。

宁津县大曹镇南邢庄村王福敬家是贫困户,原来脏脏乱乱,到处都是破败之气,现在家中干净漂亮,这是镇上的扶贫干部、帮扶责任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等共同帮助的结果。

“屋内的地面给重新硬化了,给新盖了偏房,还全部重新粉刷墙面” 王福敬一遍遍地念叨着,“志愿者每周上门帮助打扫卫生,还帮俺在庭院种上了蔬菜。”

光美还不行,怎么脱贫?

德州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将庭院净化美化与产业经济融合起来。

孙秋兰和老伴每天闲不住,当宝贝弄把着院中的月季。作为大柳镇的贫困户,原来庭宇芜秽,脸上多的是愁云,现在忙中有乐,有盼头,喜气洋洋。

由宁津县祥泉苗木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出资,在他们家小院空地上,种植了800余棵月季苗,这批苗将由花卉公司统一收购,孙秋兰一家能挣培育费。“咱没掏一分钱就能有近1000元的收入,还把庭院变美了!”孙秋兰说得很美,仿佛月季花开在心中。

——安天地。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

不要怕问题,不要回避问题,问题历来是人类前行的动力,关键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生态兴则文明兴。

“知其先后,则近道矣”,要把生态当急务!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建设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德州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蓝天可使天安,碧水、净土可使地安,天地氤氲,万物化生,安天安地,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在武城,晓得他们蓝天、碧水、净土多么来之不易!

2016年,环保呼啸而来,2017年鲁权屯镇被环保部公开点名通报。武城人形容“环保台风”、“环保风暴”。他们说武城很多企业面临“生死抉择”。

县委书记张磊,不早不晚,在这个时候迎风上任。

中央空调通风产业是武城支柱产业,企业达3500多家,从业人数7.8万人,形成了一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在德州市中央空调产值占比达80%以上。

要往这里“开刀”,农民就业怎么办?乡村振兴怎么保?县域经济怎么稳?

靠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燎原起来,“散乱污”的企业星罗棋布,甚至一个村庄就能有几十家空调配件作坊。噪音、异味和粉尘污染等环境问题,让当地百姓深受其害,天怒人怨。有的污染严重的村庄,疾病就格外多,这有力地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英明:“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无资质无手续、产品同质化、恶性竞争等一系列问题频出,“乱藤缠死好树!”“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严重不符合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转型升级。”张磊态度坚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列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我们决不能含糊!”

张磊在德州4个县市担任过县市长、副书记等职,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进企业,入农户,深入调研,问计于民。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几套班子,集思广益。他们分类施策,堵疏结合,产业整合,探索推进县域经济动能转换、乡村产业持续振兴的新路经。

武城广泛宣传,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让人们认识到,企业发展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既是对社会缺德,也是对生态缺德!

武城严格关停了1017家“散乱污”作坊企业,同时选取税收前20名企业、10家专业领域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推进清洁生产……

他们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在“倒逼”中,龙头企业中威,真正昂首挺胸。

“中威超级工厂” 不是把“散乱污”的小微企业简单地集中起来,不是以企业利益为中心的“捆绑”,而是围绕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让当地产业从“产业链”向“生态链”演变。而且,推动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作为企业家,张传义在想着企业的长久之计。

中威是一家以生产中央空调通风设备为主,以风口、风管、风机、风阀、抗震支吊架、组合空调机组等为主打产品的公司,怎么有利于“绿风”常吹?

国外有一种“会呼吸的建筑”理论,主张通过生态技术,利用好自然气候条件,加强室内气流的组织和引导,节约能源,打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这给了他启发:要助推发展绿色建筑。

作为主政一方的书记,张磊在想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长远之策。

他多次与张传义探讨。“一个企业不能只顾降低成本、利益至上,要以人类健康为大前提可持续发展。”英雄所见略同,张传义和张磊深入商讨后,中威最终确立了要打造符合“会呼吸的建筑”理论的建筑通风系统体系——暖通生态体系的战略构想。

武城县大刀阔斧地全方位转型,搞得轰轰烈烈。效果怎么样呢?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老百姓拍手叫好。企业虽然数量下降,质效却提升,改革的红利显而易见。张传义美滋滋地说:“从2017年到2020年,我们中威每年销售额增加30%以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采访完武城,来到夏津县。首先看的是古桑林,首先听的是朱国祥的故事。

沙打着脸,风卷着衣,朱国祥围一棵刚栽下的桑树,转了一圈,踩了踩沙土。沙丘起伏,他和百姓,同在漫漫风沙中。

自公元前 602年始,黄河主流、支流多次流经夏津县,水威猛烈,屡发破堤,决口泛滥,河床沉积,歧流堆积,黄河改道后,30万亩的沙荒地连绵在这里。

朱国祥于清康熙十三年,到夏津任知县。风沙肆虐,民不聊生,令他心灵震颤。“设立新庄,安插流民,给牛种,免徭役,另自为甲,其法甚善”,这是《夏津县志》的记载。

朱国祥看到此地“半地沙滩,不宜稼禾”,种桑古已有之,便晓谕百姓“多种果木,庶可免风灾而裕财用”,遂全力推行,植桑造林。

他把生态治理与发展经济相融合,摸索出了“包袱地”种植法,

就是这一块地四周种树,中间种庄稼,四面的树可以防风,沙土就不游移,庄稼就能成活。

在朱国祥纪念馆橱窗中,摆着一个碗,叫“木叶盏”,上面镶着一片桑叶。朱县令端着碗吃饭时,每看到那片桑叶,都在提醒自己勿忘百姓。相传,朱国祥将刻着桑叶的碗分发给自己的下属,他是希望同僚端着饭碗,吃着官饭,要心系农桑,情牵黎民。

朱国祥在任六年,有诗赞曰:“苍椹奠得民安业,处处丰登乐岁畦。”

朱国祥1680年调升离任时,万人空巷,百姓流泪,顶香案送行。

建生祠,在封建社会,是民间对好官的最高褒奖。当地百姓为朱国祥建起一座生祠。

到嘉庆八年(1803年),这时距朱国祥离任已过120多年,老百姓为他第二次建祠堂。

民国初年,百姓为他三建祠堂。

每年正月初十,朱国祥的生日,百姓都到朱公祠祭奠。

祠堂毁于文革时期。

那时夏津归东昌府管辖,《夏津县志》记载,朱国祥“三十七年后,升东昌知府,夏民闻之赴迎,几至空室”。这样的描述,今天读来还叫人感动。

与天地合德,与百姓合心的朱国祥,德风与桑林同在,与民意同在。这就叫万古流芳!

朱国祥的故事在广为传颂。这里——桑林如云,游人如织。每个游客,只要请了导游,都会听到朱县令治沙爱民的的动人事迹。

2019年,游客近300万人次。

夏津植入旅游理念,增强引力,将生态、文化、旅游融合,把古桑林的潜在价值激发出来,从一粒椹果,到桑黄、椹果酒、椹叶茶,到药品、食品、饮品、保健品,多元化利用令桑产业从各个环节、不同产业融入了现代农业。目前,全县桑类加工企业近20家、年加工椹果2万吨、桑叶1000吨,成为古桑树群所在12个核心村和12个外延村农民富、农村美的“动力源”。

夏津县委书记才玉璞对记者说:“夏津最大的特色是绿色,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是生态。古桑资源的保护开发正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夏津的古桑林是我国最大最古老的人工园林,有“北方落叶果树博物馆”的美誉,被联合国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是山东省第一个。

到了100多年前,桑林面积达8万亩,“援木可攀行二十余里”。几经浩劫,面积减少。最近的一次较大面积砍伐是30多年前,一些村民将桑树砍了种粮种棉。有的一个镇几乎没剩下几棵。

一棵桑树浑身是宝,怎么忍心砍?

闫庙村张桂兰老人说:“唉,哪有前后眼!当时桑椹果放不住、运不出、不值钱。村里的男人用‘洋车’驮着俩篮子,当夜赶上百里地到德州出早市,能卖个几十上百元就不错,过了午送都没人要。谁知道现在成了好东西呢!”

枣靠打,“有枣没枣打一杆”;葚靠晃。俗称“打枣晃椹”。如今桑葚受宠了,成熟的椹子娇嫩,采就讲究起来,用上了“抻包晃枝法”:下面几人抻着一张大大的布幔,另有人手执一把长钩,钩住枝条后,摇来晃去,“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布幔落满葚子。

夏津桑树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椹果3.82万吨。现在,桑农们自发对古桑树枝条进行扦插,繁育新的桑园,每年新植桑树万亩以上,核心保护区总面积达到近2万亩。这里植物资源丰富,有55科117属210种,森林覆盖率达61.8%,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13万个,被誉为地球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

夏津县把围绕古桑树群的24个自然村规划为一个乡镇,打造生态旅游核心景区。记者走在古桑林中,美不胜收,每一棵古桑树,造型各异,像天然的大盆景。

古桑树群面积6000余亩,百年以上古桑树2万余株,树龄最高者达1500余年,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

有株“卧龙”,本昂扬着,向天而歌,忽遭不测,霹雳一声,天地惊魂,树劈两半。雷劈不屈,电闪不惧,倒地的树枝,笃定对绿色的信念,再生根系,曲颈而立。那形状像卧而翘首的龙,而那散开的树头更像凤冠,这株死而不亡的古桑,如龙似凤。

桑树的根很深刻,扎入地下可达八九米,根幅是树冠的几十倍,所以风沙不能摇其心志,干旱不能断其慧命,岁月不能衰其生意。

我们的生态还有诸多脆弱,发扬古桑精神,强其根,大其本,强大根本,则生态之树天长地久。

——安身心。

身安心宁,身心安宁。

如何安宁身心,是个大问题。

身心不安,看花不是花,看鸟不是鸟。杜甫“国破山河在”的情境下,寝食难安,自然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崔家村的崔玉英,心气不顺,看什么都不顺眼,看人都觉着鼻不是鼻子眼不是眼。30多年上访,回到村,就关在家中寻思,庄里庄乡,左邻右舍,也少往来。

自从参加了美丽庭院创建和村里的娱乐活动,又是栽树种花,又是广场跳舞,天天忙绿化、忙文化,忙着忙着,把她自己化了,与乡亲化到一起,与快乐化到一起,心柔软起来,通顺起来,身体健康起来,人也变得漂亮可爱,有人偶尔再提起上访,她都觉着不好意思了。从此上访成往事,心安理得乐融融。

生态融人,环境化人,这一融化,身心即安。

身有居处,心安何处?务必给心找归巢!

孙京梅安妥了身心,她走在鼎泰沣生态园,看着树上喜鹊的巢,看着地上野兔的窝,她庆幸自己的身心有了窝巢。

她是个干事投入的人,是个敢干的人。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她知道甘肃那里,一种黄色的小瓜黄河蜜丰收,好些卖不出就烂了,她很着急,晚上睡觉都想到农民的眼神,那无助的眼神。她要去买瓜,家人不放心,叫人路上偷了钱怎么办?

她有办法,单枪匹马就去了。到了后,两手一开风衣,腰上一解富有弹性的长筒袜,一翻卷一扯拉袜子,“呼呼啦啦”,10万元钱倾倒出来。“哇……”人们欢呼着,惊喜着,忙活瓜事。

这样的孙京梅一扑到农业上,那种义无反顾,义薄云天。

她在跑遍了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后,在翻看了大量的中国古代的农书、哲学书后,她明白了老祖宗的东西很宝贵。

迷途知返,回归自然。

“不打除草剂、不上化肥、不喷化学农药”,孙京梅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三不原则。

再苦原则不变。

她有使命感。她知道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投入品过量使用、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等问题存在。

农业发展不能粗放,她觉着自己有责任,做好实验,干出样板。

再难原则不变。

她有紧迫感。她知道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所造成的物种灭绝率,要比之前快到1000倍,全球大概38%的物种受到威胁。

生态等不得,从我做起。

在她眼里,万物有情,万物有灵,在她的园子里,蚂蚱不准逮,知了不准捉,野兔不准套。有的网了一兜麻雀,她让人放飞;有的捕了一条蛇,她让人撒开。

在这里没有苍蝇拍子,游客嫌弃,她谦和地说:“我园子的苍蝇不脏,它们来凑热闹,一会就飞走。”

她提醒走路小心,别踩了蚂蚁。客人反驳:“蚂蚁还用管它?”     “人类需要蚂蚁,但蚂蚁不需要人类!”孙京梅回答,“这不是我说的,这是生态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的名言,咱得相信科学!”

在这里,地上罩塑料膜她也不允许:“你盖上,蚯蚓舒服吗?多少多少亿的微生物舒服吗?”

最大的善是尊重生命。在孙京梅的园子里,善在循环,善之又善。

孙京梅很执著、很自信:“我这园子,造福万物,万物共融,和谐相处!”

在北京发展的儿子、姑娘,牵挂妈妈,时常打电话问候。

孙京梅对儿子说:“妈讲的是生态善德,做的是积德的事,你放心。儿子,记住:你什么都没有,赤手空拳,带着善良,可以走遍天下!”

她对姑娘说:“孩子,善良打头,永远没有孬事!”

孙京梅开车到了园子,看到一只戴胜鸟在枝头,她停下车,落下车窗,给鸟拍照,这种鸟有天然的环境检测师美誉。鸟不大,很漂亮,头顶花冠,时而展开,时而闭合,就像折扇,这鸟俗称花蒲扇。它很配合,摆出各种姿态,让拍摄。树叶闪着亮色,地上洒着碎影,鸟后尾之羽,末端一色黑亮,往里一溜洁白,随着它转来转去,色彩和光影转变着——就像一幅印象派画作。

“妈,这种鸟怎么不怕您?”坐在车里的儿子问。

“你常来就知道了,这园子里道道多着呢!”孙京梅说,“大地会给你无穷智慧,大自然会教你无尽的知识!”

丈夫理解了妻子的选择,在北京大力发展工业,帮助源源不断——“这是丈夫支持妻子,工业反哺农业!”孙京梅风趣地说。

有位学农的博士说:“孙总,您这里将来最值钱是鸟和草,是土壤!”

她的土壤透气、透阳光,一脚踩下透塇,一把抓起闻闻透香。

土好,产品好,年产有机梨200万斤,有机桃、杏、苹果200万斤,产品遍及北上广,远销俄罗斯、新加坡等。

干农业需要情怀。孙京梅对农业,是一心真爱、满腔热情。她干得心安神爽,心窝中注满甜蜜。心窝这个词好,心得有窝,金窝银窝不如好心窝。没有好心窝,住着金窝银窝也不安乐。

孙京梅一再说:“种地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且是彻底改变了我的‘三观’。我种地种得不想三想四了,把钱都看淡了。人重要的是找到归宿,我在农业上找到了归宿,我的生态园,是我的生产田园,是我的生活乐园,是我的心灵家园。”

身心合一,置于一处,无事不办,朗彻无碍。

她原来今天换这个车,明天换那个车,追逐名贵;理发到济南最好的店,找最好“第一剪”理;在省城最好的健身房,办会员卡。

现在生活从简,“放心收而心体静”。园子里,和风梳头,劳动健身,生态宜人,常年在这干活的,连个感冒都很少有,哪还用再去健身房!

有位国家领导人问孙京梅:“您现在后悔吧?”

“不后悔,以有价换无价,不后悔!”“铿锵玫瑰”回答得铿锵有力,“农业就像孩子,干上就舍不得了!”她身心有安处,已得其所,自然安分守己。

记者临要离开她的园子时,晚霞为树梢镶上金边。路边榉树上挂着小白袋,袋里一只饱满的蛹正酣睡,它睡醒后,有物生成,就是美国白蛾的天敌。

孙京梅在刘玉升教授的指导下,打造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标杆企业。刘玉升现任山东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昆虫学会科技咨询开发工作委员会主任。

孙京梅免费帮助周边村民小麦脱粒,收集小麦秸秆;秸秆堆积腐烂,将其作为幼虫饲料,在自然环境下养殖白星花金龟幼虫;利用白星花金龟三龄幼虫的虫粪砂作为纯天然绿色有机肥,种植梨、蜜桃等有机水果和有机农作物、蔬菜;园区内熟落或虫蛀的蜜桃和成熟的玉米等喂养白星花金龟成虫,使其继续生长繁殖,达到再次生态循环的目的……

循循之谓生,生生之谓易。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万物一体,万有相通,融合发展。

孙京梅坚持7年后,企业大见效益,盈利年年增长。

她愿自己的理念往外循环,在黄河滩涂包了1.3万亩地发展防护林,捐赠新疆50多万的树苗,投资海南50多万……她愿效力生态、绿化祖国!

在德州采访,了解了很多生态善德的感人故事,人要对大自然讲道德渐成共识。

强国首先要强人;美丽中国首先要美丽人。人要美丽,就必然需要道德的滋润。

弘扬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修持家庭美德,砥砺个人品德,厚积生态善德。这样,则心平、家和、事业兴旺;这样,则国泰、民安、环境友好。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则天和、地和、人和,和气弥纶。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行天下,绿满神州!

记者旁白: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努力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人人觉醒,人人行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让人自然而然,习惯成自然。

结语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五个振兴”共振,一体同强,不可偏取,不能孤立。形象地说,不是一峰凸起,不是一山独秀,而是五岳共峙。“五个振兴”,需要全面贯彻,需要全面落实,需要全面推进,需要全面融合。融合,一“融”俱荣,一合俱和!

德州强化全面振兴、整体联动,不断完善,不断深化,让德州成为乡村振兴融合化发展之州,和合出一曲响彻天地的乡村振兴赞歌。

北京南望,德州不远。一曲壮歌,从齐鲁之邦飞出。传唱大江南北,流行长城内外。中国需要这样的歌声,天下喜闻这样的旋律。

德州,高歌猛进,强健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上,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

德州,光明在前,他们满怀信心——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融合化,一条必由之路!

(采访札记)

管 斌

从小暑到大雪,从酷夏到仲冬,涉及夏秋冬3个季节,历时4个多月,5下德州,跑了10个县市区,7易稿件,改定5万多字《融合之道》。

采访越深入,思考越深入,越感到乡村振兴融合化是一条必由之路!

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60%,按此推算农村人口应为5.6亿,但还有2.3亿农民工并没有在城镇落户,所以农村实际人口应为7亿多。在还有这么多农民的中国,在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伟大的壮举,是神州大地上最为浩荡、最为宏阔的砥砺前行!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之日,就是中华民族真正雄强于世界之时。

伟大的战略推向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实践,百花开放,各有亮丽。德州之路,分外宽阔,分外明亮,备受关注。

德州走出的乡村振兴融合化路子,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全面振兴的路子。他们努力推动城乡融合、产业聚合、土地整合、人才汇合、文明化合、社会和合、天人好合,这“七合”是一个整体,如北斗七星,回环互依、相映生辉。

德州“七合”形成合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这里,三农融合、三产融合、三治融合……不是某一方面的融合,是“五个振兴”全面融合,是集成融合。所以,需要统筹融合、协力共进。

路是需要探索的,路是需要实践的,德州的乡村振兴之路,虽然还不尽善、还不尽美,但他们探索不已、实践不懈,奋勇向前!

融合,一“融”俱荣,一合俱和!

融合之道,是天道,是地道,是人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四观”,是和合中国之观;是和合世界之观!

我们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融化到血液里,转化到行动上,这是走好乡村振兴融合化之路的最根本所在、最核心所在、最重要所在。

化需要过程,《管子·七法》:“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之化”,“不明于此”,“犹朝揉轮而夕欲乘车”。就是说,渐进、顺应、磨炼、熏陶、适应、习惯,叫作化,不明白化的道理,急于求成,就好像早上刚刚制造车轮晚上就要乘车一样。

化不是毕其功于一役,是不断深化,是渐入化境,是圆转的循环系统:

循环——完善——提升——再循环——再完善——再提升——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化需要条件,“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同样的道理,我们要为乡村振兴融合化营造适其化育的“生态”。

德州的做法,是个好经验!融合化,在乡村振兴中,不仅是一个特色,不仅是一种哲学,更是一条实际的路径,一条可行必行的路径。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是出经验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农业产业化丶莱西村级组织建设丶临沂九间棚精神丶章丘依法治村丶农科教结合,以及近几年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丶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丶农村土地托管服务等,都在全国产生过重大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山东要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山东如何交卷?

既然叫齐鲁样板,那就是不同于江浙、不同于川渝、不同于粤湘,不同于其他任何区域的,独具山东元素的样板。

德州乡村振兴融合化就是齐鲁样板的德州实践。

我们希望,这样的实践,不仅山东推而广之,而且能够花开全国!

管斌简介

管斌,经济日报高级记者、经济日报山东站站长。写出了很多在全国有影响的新闻作品。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长江韬奋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会见。

管斌不仅是记者,还是作家、学者,在这“三合一”里,管斌彰显着特别的力量。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写的散文,获全国冰心散文奖;他写的长篇报告文学,获出版界最高奖之一的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作为学者,他写的《山东古代书法论》,填补书法研究空白;他写的80万字《和谐管理之道》,获华东图书大奖,是最系统的和谐管理学。作为记者,他写的报道,笔下就多了作家的生动,就多了学者的深刻。他的新闻作品,就格外地厚重、宽博和鲜活。新闻是易碎品,但读管斌20多年前写的报道,没有过时感,仍然透着生机和活力。他形象地说:“天地有道则长久,文章有道则长存!”


德州24小时出品
编辑|朱代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