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实施工业技改扩能行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激活工业企业内生动力
□本报记者唐晓颖本报通讯员刘红
5月27日,走进位于夏津县的发达面粉集团,运输面粉的车辆络绎不绝。“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技术改造,生产设备全部自动化,工人在电脑终端可随时了解各环节运行情况。仓库区一台台机械手代替人工,对成袋的面粉进行码垛,极大降低了人力成本。”集团副总经理吕正欣介绍。
我市实施工业技改扩能行动,深入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改造,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了工业提质增效。1至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个百分点。
政策引领,真金白银支持坚定企业信心
“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技改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企业存在不敢改、不愿改、不会改的现象。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有效帮助,破除技改路上的‘拦路虎’。”市工信局局长孙洪昌说。
去年11月,《德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若干意见》出台,提出了支持制造业发展的25条奖补政策和推进措施,其中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方面的就有9条,政策覆盖面、精准度、含金量、奖励力度全面升级。
为最大限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今年5月,我市出台《关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给予一系列财政金融支持:
——对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建设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项目,以及基于工业互联网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投入奖补比例提升至5%,给予最高5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市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以项目竣工年度的前两年为基准年度,从项目竣工投产的下一年度起,当年地方财政贡献增幅在20%以内的,结合企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给予最高200万元一次性奖励;增幅超过20%的,结合企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给予最高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实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风险补偿三年行动计划,设立2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对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中长期技术改造项目贷款分别给予30%、20%风险补偿。
“真金白银的奖补可以为企业减轻资金压力,一系列要素保障政策坚定了我们持续推进技改的信心。”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霞说。
项目带动,产业提档升级有了强力引擎
5月27日,我市重点技改项目——年产3万吨赤藓糖醇晶体项目主体车间已建成,工人们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7月即可投产。“在原有技术基础上,我们采用菌种代谢通路的定向改造、基于代谢工程和智能工程的精准发酵过程控制技术,提高赤藓糖醇转化率。同时利用陶瓷膜与纳滤膜集成分离技术,提高产品纯度及回收率。通过系统的技术改造,我们将使赤藓糖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李霞介绍。
作为我市龙头企业,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格外重视技术改造。他们持续加大技改投入,去年实施了7个节能降耗类项目、15个安全环保类项目,产生效益3.3亿元。今年计划实施19个节能降耗及稳定生产类项目,预计可产生效益5亿元。目前该公司正积极申请替代指标,实施新一轮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做强产业平台,巩固行业领跑优势。
我市强化逆周期投资思维,实施“技改1号工程”,助力工业提档升级。市委书记、市长及各县市区委书记分别牵头帮包1个技改项目,同时市级层面梳理20个重点项目、各县市区分别梳理5个重点项目,靠上抓、盯着干,确保项目快干快建。建设工业项目政企协同平台、重点掌上推进平台,紧盯年度目标、重点县市区、重点项目、时间节点,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分析、一月一通报”。启动“一企一年一项目”行动计划,紧盯1700多个规上工业企业和320多个小升规培育企业,实现了技改投资项目信息服务全覆盖。每年滚动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00个,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个,形成了项目接续实施、产业良性发展的态势。
今年前4个月,全市69个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开工59个,开工率85.5%,完成投资29.99亿元;110个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开工100个,开工率90.91%,完成投资76.52亿元。
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今年3月,瑞泰奇公司在实施技改项目中遇到了难题,年产1000万片外科手术刀片自动化生产项目因规划中包含部分原有车间,不拆除手续无法审批,拆除停产将影响物资生产供应。了解这一情况后,市工信局成立工作专班多方协调,最终审批部门同意将企业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拆分发放”,先行核发净地部分的施工许可,同时开通绿色通道,原本需要20天的办理期限缩短至1天,助推项目加快建设。
我市成立技改项目推进专班,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要素保障。对影响全市投资的大项目卡脖子问题,顶格倾听、协调、推进。对未开工和进度慢的项目,主动靠上“一项一策”建立清单和台账,逐项梳理解决。推进“不见面”线上审批,有针对性开通“绿色通道”容缺办理,最大限度压缩项目审批时间,推动技改项目早落地、快建设、速见效。
为满足企业个性化技改需求,我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邀请省级智能化改造权威专家,启动了面向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技改诊断”服务工程。专家们深入调研企业发展现状,梳理研判产业发展趋势,精准谋划企业智能化改造路径,提供个性化诊断服务并出具“诊断报告”,目前已完成100家企业现场诊断,持续推动了智能化技改供需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