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寺传奇

儒林寺传奇

位于陵城区糜镇的儒林寺,不仅集儒释道为一身,关于它名称的来历,更富传奇色彩。


来历不凡:
儒林寺与庙会
    据 《德平 县志 》载:“儒林寺在城(德平)西二十里。”即今陵城区糜镇于官屯村东。原寺院占地约6亩,庙田200余亩。附近有号称“十二连屯”的村庄,它们始建于明朝移民时期,为“官屯”,儒林寺的庙产就是这些村子所共有。
    相传明代时这里的庙宇并不大,也没有响亮的名字,但由于它地处南北官道旁,有很多住宿在附近驿馆中的客商来庙里上香,尤其是南方几省赴京赶考的举子们,在此祈请佛菩萨保佑,据说很灵验,于是香火越来越旺。后来到了大清朝,当地梅家村有一富户,因其子金榜题名前来还愿,出巨资扩建了庙宇,并取名为“儒林寺”,这一说法比较流行。
    儒林寺的山门朝南,迎门是三间天王殿,供奉着东南西北四大天王。穿过这里向北便是四间大雄宝殿,地基足有一人多高,辉煌气派,殿中央是高大的释迦牟尼佛,左右分列十八罗汉,与佛靠背面北的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东西配殿中,各是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大殿后院是几排寮房和斋房。
    从前每年古历二月十八日开始,这里要赶七天庙会,会上竟有四台大戏对着唱,十分罕见。来自北京、天津、乐亭、济南、聊城、石家庄等地的客商齐聚这里,包子铺、二封馆(饭店)、百货挑儿、估衣摊、绸缎庄、牲口市,样样齐全,尤其是那苇子市、木料家具市上,堆积如山,令人咂舌,可见庙会已成了物资交流的集会。戏台后还有打拳的、唱大鼓的、劝善的、道士化缘的、看相算卦的、耍牛胯骨讨钱的,会上五花八门,人山人海,喧闹鼎沸,直到夜晚刹了戏才慢慢静下来。
    儒林寺虽然处于普通村落间,庙会却在方圆几百里大有名声,据会首们相传,这是因为庙里的僧人们来历不凡,文武兼备,他们与各地都有某种俗缘,影响深远,久之形成了传统。
弄假成真:
僧人“戒疤”之谜
    佛教寺庙却冠以“儒林”之名,其原因在当地众说不一。有人说这与历史上发生的僧人“戒疤”疑案有瓜葛。
    明朝灭亡后,满清入关,民族文化的争斗一下子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相传在顺治初年,清兵攻打到儒林寺南30公里处的临邑城,八百文士手持矛枪据守抵抗,誓死不降,终至悉数遇难,震惊四方。
    在儒林寺西十里的林家庄,村民掘土时发现了一个砖砌的半圆小池,是古代文庙的“泮池”,但是出于满清避讳的原因,人们只好巧换名目呼为“月牙池”。汉人官吏和文人雅士经常远道而来,瞻仰抒怀。
    康熙年间开博学鸿儒科,用来网罗前明遗老及全国所有不肯投降的书生。此时有些“反清复明”的知识分子,或以出家为僧做掩护,或以居士身份,隐身于禅林寺院。据说,儒林寺的小庙和驿馆,就成了一些人伺机而动的据点,出入这里的和尚增加了不少,暮鼓晨钟,香烟缭绕,木鱼声声,本是祥和之地,却充满了怨恨的气氛。山雨欲来风满楼,以前称释佛为异端的儒者们,紧要关头反串角色,戏剧般演起了僧人……
    后来,皈依佛门的雍正皇帝,以禅师兼帝王的立场整顿佛教,派徒弟们去很多寺庙做住持。一时间,政府专门管理佛教事务的机构在全国得以加强,德州也设有“僧正司”。
    雍正为了缓和满汉之争,两次在夏天命令清除牢狱,释放了一些犯人,对诚心忏悔的人,准入寺庙出家修行。据几位高僧大德推测,当时为了防止发生变故,雍正随机定出新规,依佛经中舍身忏罪、燃灯供佛的说法,让内地所有出家人受三坛大戒,在身体最高贵的头顶上燃灯,留下戒疤印记,使这些人永生无法逃过身份的检查。
    这样,那些借佛门为保护伞的人走投无路,弄假成真。当初的儒林寺自然未能幸免,儒生们也就把墨守成规的文化情结转化成佛缘了。有人说,就在那时候起这里被称为“儒林寺”。
    雍正王朝大力推进儒释道三教合一,创造了我国历史上文化交融的一个典范。但是,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有损身体健康,故于1983年后废止了。
亦真亦幻:
“阴场”传武之谜
    关于“儒林寺”的名称,当地民间并不认同,人们都习惯叫“御林寺”,有人解释说这是使用古方音的缘故,但有些勉强。总之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挺蹊跷。
    据说当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打进北京城后,明朝的御林军获知崇祯皇上吊死在煤山,含恨向南退去,以图东山再起。从儒林寺再往南不远就进入临邑县,“大顺”政权在那里很得人心,知县杨湸盘查严格,故有些御林军就地隐蔽在了儒林寺。清兵入关后这些御林军被当地人长期保护下来,当起了和尚,作为避难所的寺庙也被村人们私下叫成了“御林寺”。
    “御林寺”在解放后拆除复耕,最后一位僧人是西南十几里远的打虎张村人,还俗后以串乡卖瓜子糖果为生,后独身而终。他曾与人谈到“御林寺”旁的大江村“阴场”传武的旧事。
    从前村里有两家“把式房”,传说是得了御林秘法的道士布下了“阴场”,教人学武。
    当夜晚乡邻们三五成群聚在这里时,平日里本来不会拳脚功夫的户主,却像神仙“附体”似的,声称某某前来传武功,接着就煞有介事地开了场。只见他打起拳来,虎虎生风,耍起刀枪棍棒,无不精通,在并不宽敞的屋子里,用长枪如入无人之境,游刃有余,屋内的桌椅板凳也好像会避让似的。有时教轻功,他迈步来到屋外,说时迟那时快,纵身飞上房去,出神入化!不仅是拳械诸法,还演说武术理论,门内规矩,仁义道德,都头头是道。人们此时就像是受了暗示引导,跟着一招一式地学起来,亦真亦幻……
    解放后,这一现象被视为迷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升华,民俗崇拜中的许多怪异之谜,终将会去伪存真得以破解。有关“御林寺”的叫法,也算是对儒林寺的别称吧。(齐宝江 孙安营)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