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古镇四女寺的前世今生

“四女寺古镇”牌坊

昔日的老船闸

新修建的四女寺风景区

  四女寺树郭鲁小学中有一棵古槐,学生常在树下玩耍,听老师讲述古槐的故事。

□记者 胡兵 摄影 刘振兴
    武城县四女寺镇四女寺村不仅有流传千古的美丽神话传说,而且有着“九河汇流”的自然风光。这里新建的四女祠讲述了“四女孝亲”的历史故事。古旧的船闸虽已残破不全,却仍旧诠释着往日码头的繁华。2014年10月14日,四女寺村被评选为省级传统村落。今天就跟随记者一起去寻找四女寺的传统记忆吧。

  古槐彰显“四女寺”孝道

    在四女寺村的郭鲁小学中,有一棵粗约两米的古槐,学生们常在树下玩耍,听老师讲述古槐的故事,从小就懂得孝顺父母。
    在四女寺村,春季种槐习俗延续至今,著名的自然景观“槐荫清风”,曾被列为古武城八景之一。四女寺自西汉建镇至今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时光,“四女孝亲”的历史故事,更是广为流传。
    走进四女寺,中心街道上有一处牌坊,上面写着“四女寺古镇”五个大字。新修建的四女祠讲述着“四女孝亲”的传说。四女寺的传说在2007年5月16日入选为德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村民王和平引领记者参观了四女祠,介绍了“四女孝亲”的传说。相传在西汉朝景帝年间,现在的四女寺村称安乐镇。镇上,有一户傅氏夫妇,育有四女,膝下无儿,四女为侍奉双亲矢志不嫁。为表心愿,她们各自在门前种下了一棵槐树,并对天盟誓曰:“槐枯则嫁,槐茂则留。”
    后来,为争养双亲,四姐妹各自在暗中用开水浇她人的槐树,以期将她人槐树烫死,免得贻误其他姐妹的青春。可是,谁会知道用热水浇槐树,槐树愈加茂盛。从此,四姐妹改着男装,同室侍亲。二十年后,四女举家修道成仙,其原型遗址形成了一个池塘,当地百姓命名为傅家湾。
    后人为表彰四女孝德,建寺祠并塑像供奉,进香膜拜者络绎不绝。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董仲舒多次至此,感四女孝行,并把此事奏告汉武帝。汉武帝赐“孝女之神”金匾,对四女祠进行了扩建,其村也改名四女寺。由此,在四女寺周围种植槐树便有彰显孝道的一种含义,所以方圆几百里植槐颇多。“遗憾的是,1957年运河拓宽时,四女祠被拆,现在仍存四女塑像照片及碑刻。”王和平说。1912年出生于四女寺的顾魁龙老人,凭借着一定的绘画功底和记忆,在他生前绘出了包括四女祠在内的四女寺的所有古建筑效果图及四女寺平面图,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另据史料记载,四女祠东侧不远处还有佛光寺,原名石佛寺,相传一名大德高僧云游至此,见膜拜四女祠的人络绎不绝,有感当地民风的淳朴和对孝行美德虔诚的操守而占潭建寺。四女祠和佛光寺一东一西交相辉映,参拜人之多更是久盛不衰。遗憾的是,佛光寺在1953年春和1957年冬,两次拓宽大运河中被河道占去。

  四女寺曾是漕运重镇

    四女寺镇有水上交通优势,从这里乘船可以北达通州,南抵杭州,如今的老船闸已经破败不堪。
    现在的这段运河,始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为汶上县的白英老人设计,工部尚书宋礼督修。明清两代这里的漕运繁忙,既促进了该地的商业繁荣,也加速了四女寺的城镇建设进程。
    在漕运兴盛的年代,为满足漕运人员和过往客人的饮食、娱乐和购物之需,四女寺的商业和服务业顺势而生。天久日长,竟使得该镇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买卖兴隆,富足一方。派生出的“四女孝亲庙会”(又称六月会)作为德州境内的三大古庙会(陵县神头镇三月三占卜始祖东方朔庙会、宁津县黄家杂技械具九月会),自西汉延续至民国。
    在四女祠中,有一段文字描述了四女寺的繁华景象。明清时期四女寺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漕运、盐铁、税收以及商会等多个官方、民间管理机构罗列有序。四女寺、佛光寺、六合宝光圣塔、山西会馆、泰山行宫、关帝庙等大型古建筑鳞次栉比,久享水旱码头的盛誉。
    为了便于管理四女寺的社会治安,同时也是为了增加政府的税收,明清两代的恩县政府都在四女寺镇设立第二个县政府,即“县丞署”,俗称“二衙”。作为县级政府,同时设立两个衙门的事例,在中国的版图上不可能找出太多。只是,当年四女寺“山西会馆”有一秘法酿造的传世美酒“状元红”,其酿造方法在清末失传,成了德州地域文化历史上的一大遗憾。
    王和平介绍说,以上提及的景点都已不复存在,只剩下关帝庙的旧址还在村里,但是里面已经什么也没有了,只能看见房屋的建筑结构。在王和平的引领下,沿着四女寺村原来的老街,记者找到了一处破旧的房屋。这间房子已经没有了东墙,里面破败不堪。
    王和平走进房屋,回忆起当年的景象,他说关帝庙后来成了供销社的仓库。在供销社的沿街门市被拆掉以后,王和平多方建议,才保留着这一间房屋没有拆掉。
    “以前,挖河的时候,挖出来很多石碑,现在都让村民盖房子垫地基用了。现在,保存下来的旧址,就剩下关帝庙遗址了。”王和平说。
    作为四女寺水利枢纽的组成部分,船闸、进洪闸、节制闸等建筑物,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到四女寺船闸,记者看到这里的船闸已经废弃,桥上有些栏杆已经被拆掉。

  借助旅游重现古镇风采

    如今的四女寺镇早已建成了以“孝文化传播基地”为核心的四女寺风景区。
    2011年以来,四女寺景区在实施“品牌发展 服务先行”的景区战略过程中,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营造和维护社会环境,为景区的健康长远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景区在实施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开辟了景区健身广场、绿化带 、 孝 心 林 、 爱 心林,相继修建了“明德 湖 ”“ 孝 文 化 广场”“孝门”等多处文化设施。
    2012年,四女寺镇被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命名为“中华 传 统 美 德 教 育 基地”和“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称号。2013年底,被省旅游局批准为“山东省旅游强乡镇”。
    目前,四女寺风景区分为礼孝文化区与佛教文化区两部分。主要有孝文化广场、孝门、明德湖、四女祠、十二生肖园、佛光寺、菩提院、槐荫清风湿地公园等景点。
    行走在四女寺村的街道上,街道平坦,道路两侧还有村民在晒玉米。四女寺大街为沥青路,东西巷和南北巷为水泥硬化路。
    在三条主干道上都架设了太阳能路灯,夜间道路明亮。村庄环 境 优 美 , 整 洁 卫生。村内自来水、电视信号、电缆已经实现了户户通。沿途设有通往武城县和德城区的公交站点,交通便利。村内设有生活垃圾箱,村民的生活垃圾运往乡镇集中处理。
    为保护四女寺文化遗产,武城县政府制定了长期的保护开发规划。同时,借运河申遗、通航和南水北调之际,依靠四女寺水 利 枢 纽 的 自 然 景观 , 将 复 建 历 史 景观,让四女寺重现运河古镇风采。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