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26日,德州专区根据中央的指示意见,成立了“德州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规模巨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广大青年学生踊跃报名参军参战
●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活动
1950年11月,地委下发了《关于开展时事宣传运动的指示》,并编印了《目前时事宣传运动讲话材料》。当时,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宣传形式:培训宣传积极分子,建立健全宣传网,发展固定宣传员;利用召开群众大会、劳模会、教员会和各种代表会等机会,做有关抗美援朝运动的报告,学习时事政治,组织群众讨论和控诉美国的罪行,认清其侵略朝鲜的本质;利用黑板报、广播筒、读报组、剧团、收音机、幻灯片等形式在城乡各种场合进行宣传。
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全区迅速掀起参军、参战的热潮。截至1951年3月,全区共有13000名青年报名参军,5000余人应征入伍。1952年底,上级指示,德州地区要在次年3月10日前再完成7000名新兵动员任务。1953年1月3日和2月7日,地委提出具体任务和明确要求,把1953年1月20日至2月20日作为“拥军月”,并强化领导、加强督导,确保任务完成。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全区共有14545名青年参军入伍,为抗美援朝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和平签名运动和慰问志愿军活动
1949年10月2日,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在和平宣言上签字。地委于1950年5月28日向各县市发出《德州地委关于开展保卫和平签名运动的通知》,要求在全区普遍开展宣传教育和签名活动。各界人民踊跃签名,到1950年9月底,全区签名者达250余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8%。
1951年1月14日和22日,为了表达对志愿军的尊敬和爱戴之情,鼓励他们英勇作战,德州地区人民开展了一系列慰问志愿军和优待烈、军属活动。各界群众和学校师生纷纷募集慰问品、慰问金,写慰问信慰问志愿军,鼓励他们英勇作战。各级党委组织群众对烈属、军属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慰问,给他们送光荣匾、贺年片,发救济款、救济粮,为他们担水、扫地等等。除此之外,各级党委和政府平时注意在城市解决烈、军属的就业和子弟入学,为烈、军属减免医疗费,解决修房、住房等困难;在农村,对烈、军属实行代耕制(耕、种、管、收)。
●订立爱国公约
1951年3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普及爱国公约运动》,指出,推广爱国公约运动是巩固爱国运动成果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三项号召。德州地区在城乡普遍开展了订立爱国公约活动。截至1951年10月,全区订立爱国公约的人占应订立人数的90%以上。
爱国公约的内容,主要是开展生产竞赛、优待烈军属、反对美日单独媾和等。在订立爱国公约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重点,把群众的爱国决心和爱国行动联系起来,防止了只有空洞的政治口号,没有实际具体的内容。在工厂,以生产改革、民主改革为中心;在农村,以开展爱国增产竞赛运动、互助合作运动及爱国卫生运动为中心,其他各项临时任务随时充实进去;在企业部门,以开展爱国主义红旗竞赛运动为主要内容。广大农民订出“生产自救,不让政府救济”“搞好三秋,多打粮食,支援志愿军”等与生产密切结合的爱国公约,还开展了“五比”(“五比”指比爱国、比互助、比庄稼、比技术、比收成)活动。特别是在1951年夏征中,虽然小麦收成不太好,但很多乡村一两天就全部交齐,群众主动提出不减免,有的欠粮户为了表达爱国热情,全部缴齐,一粒不欠。此外,工商界也纷纷制定以稳定物价、反对投机和踊跃纳税为中心的爱国公约。通过订立爱国公约,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工作积极性,推动了抗美援朝运动的深入开展。
●开展全民增产捐献运动
为深入推进农村增产捐献活动的开展,地委于1952年5月制定下发了《中共德州地委关于深入开展农业爱国增产竞赛运动的具体方案(草稿)》。广大工人提出了“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机炮”的口号,在劳动中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加班加点,扎实工作。工商界改善经营,降低成本,增加品种,保证供应,增加收入,压缩开支,挤出尽可能多的钱来支援前线。教职员工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劳动,尽量创收,节约开支,积极捐献。青少年儿童积极学习,课余时间拾柴、拾粪、节省零花钱,支援抗美援朝。医务人员认真钻研学习医学技术,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力求少花钱治大病,不花钱也治病,降低医药成本,增加收入,支援前线。党团员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搞好机关生产,节约开支,带头捐献,做好表率。
德州市人民捐款17亿元(旧人民币)购买的“德州市号”战斗机
1951年6月10日,山东省抗美援朝分会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军烈属三项爱国行动计划。当时,地委提出的口号是全区人民捐献10架战斗机,得到各阶层人民的热情拥护。全区人民大力支援抗美援朝运动,1951年,共捐款181亿元(旧币),完成总任务数的120%,其中,德州市(今德城区)人民自愿捐款17亿元,购买“德州市号”战斗机1架(15亿元),还捐献慰问款13亿元及大批衣物、军鞋等。新中国成立之初,德州人民在生活普遍困难的情况下,超额完成捐献任务,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壮举,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反细菌战与爱国卫生运动
1951年7月,美军在中朝人民军队的沉重打击下,被迫同意同中朝方面在“三八”线以南中朝防区举行停战谈判。但美军对谈判毫无诚意,无理拖延和破坏停战谈判。他们一方面发动新的军事进攻,另一方面公然违反国际公法,竟于1952年初惨无人道地使用细菌武器,发动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战。他们派飞机空投细菌,曾3次侵入我国东北、青岛等地撒布菌体、毒物,妄图从根本上枯竭中朝人民的战斗力量。1952年3月中旬,山东省防疫工作委员会成立,领导全省开展反细菌战斗争。3月31日,德州地委要求各级党委迅速展开宣传,积极开展群众性的防疫运动。要广泛发动全体干部和党员,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捕鼠、捕蝇、灭蚤、灭蚊运动,开展环境卫生工作,实行防疫注射。
工人积极开展增产活动,支援抗美援朝
1952年,全区有7176个村庄进行了清洁卫生大扫除,清扫垃圾6.6万吨,加高水井836眼,添加井盖1.1万个,改造厕所8477个,改造猪圈5666个,扑鼠143.7万只,灭蝇21亿多只。
1953年3月21日、22日,平原、禹城、德县连续发现美国侵略者撒布的毒虫。禹城三区马家屯一带,发现黑灰颜色的老鼠;平原七区的大八里乡、四联乡,五区的韩营乡,先后发现大批的蚊子、苍蝇、蜘蛛、蜈蚣等;德县官道孙村附近发现大批蚊子。经取标本化验证明,这些蚊虫普遍带有杆菌,是侵朝美军散布的带有细菌的毒虫。三县人民奋战月余,捕杀大量带菌蚊蝇,及时制止了细菌扩散。整理:刘畅作者:韩红秀冯腾飞资料来源:中共德州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