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13万志愿者活跃城乡——志愿精神点亮青春梦想

青龙桥社区组织青年志愿者清理小广告。记者刘振兴摄

“王师傅,高压130,低压77,蛮好的!”“陈阿姨,餐后血糖7.4,还可以。”3月5日上午9点,共青团德州市委、德州市志愿者协会组织20余名青年志愿者到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太阳城华嬉庄园社区,为居民量血压、测血糖。在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共青团德州市委在全市广大青年志愿者中发起“青春志愿行”系列主题活动。

“学雷锋纪念日”开展活动,只是我市志愿服务行动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青”字号志愿者品牌,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拓宽志愿服务领域,为构建文明、和谐德州贡献力量。据有关数据统计,全市9个县市区建立青年志愿者协会,拥有青年志愿者13万余名。青年志愿服务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3月9日一大早,德城区新湖街道青龙桥社区的大街小巷上,20余名志愿者身着统一志愿服装,进行卫生大清扫活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发挥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引导青年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共青团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的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德城区新湖街道团委书记李晓捷表示。

去年2月2日,大学生志愿者张子琪看到共青团德城区委发布的志愿者招募令第一时间报名,并主动要求去缺乏物业管理的三无小区进行志愿服务。

与此同时,德州市志愿者协会成立了抗击疫情志愿行动小组,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广大志愿者有序参与疫情防控;组织志愿者将筹备的总价值3.6万元防疫物资送到防控一线;开展“为奉献者奉献”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志愿服务活动近百次,为医护人员家庭捐赠物资价值21.5万元。

“疫情期间,全市共设置青年志愿服务岗位1500余个,4000余名青年志愿者在团组织的号召下集结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志愿服务1.8万余场次。”团市委副书记韩修恒介绍。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共青团工作的主线。团市委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脱贫攻坚等全市中心工作,用义务劳动、宣传劝导、爱心帮扶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关爱特殊困难群体不漏一人

洁白的墙面、崭新的学习桌和衣柜、铺着干净床单的新床……2月7日,记者来到平原县前曹镇后邵村10岁的范鹏月、范鹏杰姐弟俩的“梦想家园”,一进门就被干净整洁的环境所吸引。

一张学习桌,一张小床,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这是共青团平原县委给困境儿童精心设计打造的“希望小屋”。共青团平原县委书记焦倩说:“‘希望小屋’是一项关爱贫困家庭孩子成长的民心工程。针对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至14岁儿童,通过对原有住房进行改造,配备必要家具和学习生活用品,改善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依据团省委2020年至2022年“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三年行动的部署要求,我市计划建设“希望小屋”600处,目前已建成309处。

“志愿精神源于无私的爱、传递真诚的善,志愿服务铸就人的精神品质,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其中,扶弱助残是志愿服务的重点对象,志愿者们带着真情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共青团德州市委书记张方瑞表示,为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向关爱弱势群体汇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团市委积极推进“希望小屋”“希望工程”“金晖助老”等多个项目,全市各级团组织志愿者创新形式关爱弱势群体,号召他们用奉献抒发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热爱。精准化志愿服务成风景

青春长短用时间计算,青春价值用贡献衡量。

“青年志愿者们用行动照亮了他人和世界,自己的人生也绽放了不一样的光彩。”去年11月26日,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我市的“听见世界&世界听见”听障儿童关爱志愿项目获得了铜奖,当天记者采访项目负责人、市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杨明时,她动情地说。杨明腿部有残疾,当了7年的专职志愿者,让她收获满满。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市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项目化、规范化发展,建起青年志愿服务站20余处,覆盖了13个县市区,站点设施齐全、档案完善、活动规范,实现了照顾老人、维修家电、法律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展开。

同时,我市持续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通过“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的服务模式,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更加精准,“德小青”志愿服务品牌更加闪亮。我市建立起专业的志愿服务队,先后组建了消防、人防、地震、医疗、环保、质检等专业应急志愿服务队18个,专业志愿者人数达到3000多人。

此外,德州市志愿者协会获得全国优秀助残示范项目、全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优秀项目、全国春运暖冬行动先进集体荣誉表彰、山东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组织、山东省“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奖、山东省“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阿里巴巴3小时公益平台恩派公益“精品志愿服务项目行动季”全国优秀项目50强。

如今,走在德州大街小巷,志愿者们身着的红马甲已成为大家眼中最熟悉的颜色。我市广大志愿服务工作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期盼的那样,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汇聚青春力量,弘扬志愿精神。”张方瑞说,伴随我市社会志愿服务工作的蓬勃发展和志愿服务、慈善活动相关立法工作日趋健全,全市广大青年志愿者将以更踊跃更自信的姿态投身中心工作,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年力量。□本报记者刘臻本报通讯员刘艳美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