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百奥莱广场成为我市现代商业零售的新地标、新名片。记者郭庆萍摄
服务业亮点举措
■一方面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等行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另一方面重点发展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建设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的物流基础设施,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物流配送基地,扶植现代物流企业,成功申报物流标准化国家级试点
“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在我市经济中的地位更加巩固。数据显示,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7.9%,比2015年提高5.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金融、科技、信息、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正逐渐成为我市经济提档升级的“压舱石”。
政策支持力推服务业驶入“快车道”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研究《山东省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山东省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等10多项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推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根据服务业行业门类众多,发展层次多样的特点,我市编制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旅游业、电子商务等政策文件。”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一方面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等行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另一方面重点发展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着力抓好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5年来,全市服务业总量扩大,占比提高,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幸福产业”蓬勃发展,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刻改变了服务业的面貌,让“幸福产业”变得更“幸福”。
商贸流通不断活跃,消费品牌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两届对接京津冀优质农产品博览会,累计签订农产品采购合同26.8亿元。连续3年组织千余家单位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意向成交金额超3亿美元。
“为加快发展夜间经济,2019年推动出台了《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荐董子文化街入选首批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街区。”市商务局局长许健介绍,市商务局积极做好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推动出台了《关于印发德州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的通知》,建立完善了全市猪肉储备制度,确保生活必需品市场稳定有序。
文化艺术业、健身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并带动娱乐业发展,成长为拉动消费升级、带动相关行业投资迅速增长的主力军。2019年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921个,完成文化惠民演出4977场。2020年举办第四届德州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市县两级共落实惠民消费补贴285万元,直接带动消费超过5000万元。
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产业链向高端转移
物流业是我市传统产业之一,5年来,我市加快建设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的物流基础设施,重点扶持德城区辐射京津冀、齐河县服务省会城市圈等物流节点;整合交通物流资源,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物流配送基地,重点扶持交投集团金茂源物流分拣中心等项目;扶植现代物流企业,重点扶持盖世冠威、普洛斯等大型物流企业。建设济铁平原物流园公铁水多式联运中心项目,打造德州“内陆港”。
托盘、周转筐(箱)等装载工具的标准不统一,会增加企业物流成本。2016年我市成功申报物流标准化国家级试点,从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入手,上连农户,下接商超,推行果蔬周转箱循环共用,实现从田间地头采摘到超市销售各环节不倒箱。
“传统模式下,国内果蔬从生产基地采摘后一般采用纸箱或一次性塑料箱包装,整个物流环节至少倒箱5次,每一次倒箱都意味着一次损耗。使用周转箱的话,农户可以直接领箱装货,因为标准周转箱的大小、重量一致,车的承载率高,无需倒箱,发货到超市配送中心收货方便,不仅大大降低了损耗,还节省了运输时间。”12月14日,中茂集团项目主管刘玉鑫指着正在装运蔬菜的车辆介绍,与试点前相比,原来装1车货物用3小时,现在用1.5小时,效率大幅提升,同时,车辆周转率也有很大提高。
除了物流业,我市还对传统市场进行转型升级,以黑马集团为例,该企业对市场整体设施和软硬件进行了升级改造,打造了全自助全品覆盖电子化结算中心,实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买卖双方只要使用一张卡就能在平台上办理交易结算手续,而相关交易信息也都被记录到了卡上,通过查询机就能看到自己所有的交易信息。谁买的,谁交易的,一目了然。
商贸市场是庆云的优势产业与特色,2016年以来,该县规划建设了商贸核心区,以庆云金山国际海淘城、昆仑购物广场、智谷云联智慧产业综合体等三大市场转型升级项目为重点,集批发零售、电商创意、互联网大数据等功能于一体、涵盖日用百货、酒水副食、餐饮娱乐等业态,大大改变了庆云市场“群山无峰、低端徘徊”的现状。
对接新兴服务需求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12月16日,记者走进位于德州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的鸿联九五公司,只见偌大的办公区内坐满了员工。“该项目主要从事金融、电信、物流领域业务外包,目前在职人数139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13人,成为园区聚集人气、带动增长的典型项目。”德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董事长毛福杰介绍。
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我市充分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和工业产业优势及重大项目建设,以商务楼宇为载体,以总部经济为重心,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德州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便是其中一个。
“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65人,可以说是开发区高端人才最为密集的一个园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部部长赵兴介绍,园区提供的专业孵化、金融服务、生活配套等全生态体系服务,吸引了项目和人才的入驻,带来企业发展和产业集聚。2018年以来,园区共引进鸿联九五、地平线等科技型项目396个,累计完成产值7.11亿元,实现税收4516万元。
招引重点项目,就必须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这一点,全市上下已经达成共识。我市出台《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的分工方案》,依法精简政务服务事项及办事流程。相关职能部门不断降低政策门槛,简化手续,规范收费,为服务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对世界知名大企业、跨国公司、国内500强企业投资我市商贸、流通、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行业,实行重点倾斜,从而实现服务业的新突破。
“我市自2019年起组织开展德州市现代产业首席专家工程(社会服务类)工作,遴选认定3至5名社会服务领域德州市现代产业首席专家,对他们带头实施的项目给予资助。”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顾翔宇表示,人才是突破服务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支撑。我市将持续深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攻坚,通过出台“黄金30条”升级版等方式,持续激活人才存量、增加人才流量、壮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
“针对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谋划储备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从供给侧发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投资精准度,引导资金更多投向供需共同受益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把疫情期间催生壮大的无人配送、生鲜电商、远程医疗、远程办公等新兴服务需求充分释放出来,促进形成供需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王德鹏 本报通讯员 左锐赵庆川王凡存